厄立特里亚国概况
国名:厄立特里亚国(The State of Eritrea)
独立日:5月24日(1993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三角形构成,靠近旗杆为红色等腰三角形。红色部分中有一个由三枝*橄榄枝构成的圆形图案。红色象征为争取独立解放而斗争,绿色象征农业和畜牧业,蓝色象征国家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财富,*象征矿产资源,橄榄枝象征和平。
国徽:呈圆形。圆面上绘有一只骆驼,圆周以花冠和饰带装饰,下方的饰带上写着厄立特里亚的国名。
自然地理:位于非洲东北部,北面为埃塞俄比亚,西与苏丹接壤,东南与吉布提相连,东临红海,面积12.4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00公里,隔海与沙特、也门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人口:350万(1993年),共有9个民族:提格里尼亚、提格雷、希达赖伯、比伦、库纳马、纳拉、萨霍、阿法尔、拉沙伊达。其中,提格里尼亚和提格雷族人占多数,阿法尔族人在其东南部居多,影响较大。主要语言为提格雷尼亚语、阿拉伯语和英语作使用语言。宗教信仰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主,信徒各占一半。
首都:阿斯马拉(Asmara)
简史:1869年意大利人开始吞占厄立特里亚地盘,1882年将其宣布为殖民地。1890年,意把各占领区合为统一的殖民地,称“厄立特里亚”,这就是厄立特里亚名称的由来。1941年意大利退出,厄被英国占领,成为托管地。1950年在美国等13个国家建议下,联合国通过390号决议,建议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双方于1952年成立联邦,英军也于当年撤离。1962年,厄议会在海尔·塞拉西皇帝的压力下,通过有关厄与埃塞合并的决议,从此厄成为埃塞的一个省。埃塞前历届政府一向认为厄是埃塞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厄人民一直在为厄独立而斗争。1958年流亡国外的厄中层人士成立了“厄立特里亚解放运动”。1961年9月,一些民族主义者又成立了“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并在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开始了武装斗争,从而拉开了埃塞俄比亚“内战”的序幕。1969年,该阵线内部分裂,一部分分出去的人成立了“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简称:厄人阵),并继续为独立搞武装斗争,虽几经埃塞政府军的打击、围剿,但最终于1991年5月与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人阵)的武装力量一起推翻了门格斯图政府。同年5月29日,厄人阵宣布成立厄立特里亚临时政府,随后又与埃塞过渡政府达成协议,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并决定于1993年4月下旬由厄举行公决,决定厄的独立问题。1993年4月23—25日,厄举行了关于厄独立的公民投票,99.8%的选民赞成独立。埃塞过渡政府接受公决结果,承认厄独立。1993年5月24日厄正式宣告独立并举行开国庆典。
外交:厄人阵宣布,厄奉行和平、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
与中国关系:1993年5月24日,中厄两国签署了两国建交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