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资源丰富、人口稠密、文化发达,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近代以来成为列强侵略扩张、争夺霸权的重要地区,而东北边疆问题就成为许多有识之士关注研究的对象,对帝国主义御用文人们炮制的企图分裂中国东北的种种谬论进行了批驳和回击。自19世纪中期清人研究东北疆域著述《朔方备乘》问世至今,东北疆域与地方史研究已有近150年的历史。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门学科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仅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相关研究专著约有200多种、专题学术论文达数千篇。学者们的研究内容几乎涵盖了有关东北疆域与地方历史的所有领域。在地方史、边疆民族史、边界沿革史、朝鲜移民中国史、东北与周边国家地区关系史等方面有较多的建树,形成了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形成了一支专业研究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边疆地区的影响尤为重大,具体到东北边疆,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还包括日本、美国,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多边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还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
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随着东北亚*、经济地位的日益上升,东北亚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地区,我国东北边疆地区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这一形势下,一些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别有用心地在历史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中歪曲史实,少数政客出于*目的公开宣扬种种谬论、制造混乱,使得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的研究面临诸多挑战,也给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的学术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维护东北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东北边疆地区的发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神圣使命。加强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的学术研究,促进东北边疆研究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是社会科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进一步促进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了进一步维护东北边疆地区的稳定,经中央批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东北三省联合组织了大型学术项目“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并于2002年2月正式启动。 “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 为期5年,是一项跨学科、跨地域、跨部门的大工程。该项研究旨在将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纳入学术化轨道,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深化研究。同时,做好应对国际上挑战的准备,争取完成一批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为了加强“东北工程”的组织领导,首先成立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三省党委宣传部等为主的领导协调机构,由李铁映、项怀诚同志为顾问,由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王洛林同志为领导小组组长;其次建立了18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学术把关,由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大正同志任专家委员会主任;三是组织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三省社科研究部门、大学研究机构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同志共同参加的研究队伍,分工合作,共同攻关。“东北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把以往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集中优势力量攻克历史上的疑点问题、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和理论上的难点问题,使整体研究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形成系列化、权威性的研究成果。该项工程的课题分为研究类(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翻译类和档案资料类三大系列。其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疆域理论研究;东北地方史研究;东北民族史研究;古朝鲜、高句丽、渤海史研究;中朝关系史研究;中国东北边疆与俄国远东地区*、经济关系史研究;东北边疆社会稳定战略研究;朝鲜半岛形势变化及其对我东北边疆稳定的影响研究。
预期本项工程结束后,各类基础研究成果等将为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以维护边疆稳定和促进边疆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应用研究,将采用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溯本求源、动态跟踪、趋势预测,为各级领导部门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学术咨询。
为了完成好上述课题研究,“东北工程”专家委员会强调,在该项学术研究工作中必须强化5个意识,即:第一是*意识。这项工程的直接目标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就是要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目标出发。第二是全局意识。这项工程是以东北边疆为研究主体,东北边疆是中国边疆的组成部分,同时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东北边疆地处东北亚地区,研究东北边疆战略格局离不开对现在东北亚整体战略格局的研究,而东北亚战略格局研究又离不开对整个世界格局及对21世纪世界整体格局的把握。所谓全局意识就是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全局意识和置于世界的全局意识。第三是责任意识。社会科学工作者应遵循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宗旨。要严格杜绝实用主义,杜绝非科学研究。第四是精品意识。该项工程的研究成果要为我国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同时要为后人研究边疆历史提供基础。所以,研究成果要经得起时间考验、也要经得起学术争论的考验。第五是诚信意识。承担该项工程学术研究项目的研究者要坚持“自律”、“诚信”的原则,必须按课题责任书的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东北工程”专家委员会强调,做好东北工程,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即:1、处理好*与学术关系。我们反对把历史问题学术化,学术问题*化。2、处理好研究与决策关系。研究是决策的基础,但是研究不等于决策。应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拿出符合历史事实的正确结论。应遵循“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若处理好研究与决策的关系。3、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关系。要关注历史上的难点问题,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把历史难点与现实热点问题作为研究的首选课题,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起来。4、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协作的关系。在一定时间内开展攻关项目,不仅需要多学科专家参与,而且必须是个人钻研与集体协作有机结合。希望研究者为了共同目标互相理解,互相谅解,精诚合作。5、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提高就是出精品,出具有高学术水准的精品。抓好出精品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普及的问题。普及有两层含义,一是必须面对大众,让学术走向大众,让大众理解、了解学术;二是把研究成果精练为调研报告,包括历史问题的调研报告,提交有关部门参阅。将普及与提高结合好,是推动东北工程顺利发展一个重要方面。
“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于2002年2月正式开展工作以来,得到中国社科院、黑龙江省委、吉林省委、辽宁省委的大力支持,在李铁映同志、项怀诚同志的关心下、在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王洛林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专家委员会委员及工程办公室的同志,兢兢业业,扎实工作,保证了此项学术研究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东北工程”开展前后,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特别是东北三省的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专家学者,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东北工程所拟定的学术研究系列中,从而为“东北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摘自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