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 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
  •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 营 业 性 演 出 管 理 条 例
  • 音像制品出版管理规定
  • 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
  •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著作权法>的决定》
  • 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
  •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法规

    软件产品管理暂行办法

    国计算机应用事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

    4. 软件产品的开发、生产、经营、进出口等活动应遵循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不得开发、生产、经营、进出口含有以下内容的软件产品。

    1.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2. 含有计算机病毒,可能危害计算机系统安全的。

    3. 含有国家规定禁止传播内容的。

    第二章 软件产品的登记

    1. 电子工业部负责全国软件产品的管理。

    2. 国家对软件产品实行登记备案制度。

    电子工业部设立全国软件产品管理中心,负责全国软件产品的登记备案、颁发登记号和登记证书及有关管理工作。

    3. 软件产品的登记备案由软件产品的生产单位等提出申请并同时提交以下文件:

    1.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2. 法定代表人的-明及相关材料。

    3. 软件产品的著作权的有效证明,包括本单位拥有或持有著作权的有效证明,或者权利人许可其生产软件产品的许可合同及该软件的著作权的有效证明。

    4. 软件产品的名称、内容、版本、功能、著作权人、软件著作权登记、文档等材料,以及软件产品的样品、软件产品的测试结果。

    5. 受软件产品生产单位委托进行登记的,还应同时提交软件产品生产单位出具的授权委托书。

    1. 进口的软件产品的登记备案由负责进口的单位提出申请,申请时除提交本办法第七条所列的文件外,还应同时提交许可该软件产品进口的有关材料。

    2. 在国内制作的国外软件产品的登记备案由软件产品的制作单位负责提出申请,申请时除提交本办法第七条所列的文件外,还应同时提交许可该软件进口的有关材料。

    3. 软件产品登记项目变更,登记单位应及时到原颁发证书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三章 软件产品的生产

    软件产品的生产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1. 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建立并且其营业范围中含经营计算机软件业务(包括软件的技术开发或软件产品的生产制作)的法人单位;

    2. 具备生产软件的条件和技术力量;

    3. 有固定的生产场所;

    4. 具有软件产品质量及软件生产质量的保证手段和能力。

    1. 软件产品生产单位所生产的软件产品应是本单位拥有、持有著作权或经过著作权人或其他权利人的授权或许可其生产的软件。

    2. 软件生产单位应负责对其生产的软件进行内容检查。

    3. 软件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安全标准和质量认证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4. 提供给用户的软件产品应在其外包装上标明该软件的名称、版本号、软件著作权人、软件登记号、软件生产单位(或进口单位)及单位地址、生产日期。

    5. 提供给用户的软件产品(包括进口的或在国内生产制作的国外软件产品)应配有完备的中文说明书、使用手册等使用文档,并应在产品上或使用文档中,或者以其他书面形式注明提供技术服务的单位、内容和方式。

    6. 进口国外软件产品或在我国制作的国外软件产品应遵循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符合我国技术标准、规范和本办法的规定。严禁进口或在我国制作本办法第四条所列的国外软件产品。对不符合我国技术标准、规范和本办法规定的,或有证据证明其不满足使用要求的,或与其标称或承诺的功能不相符的国外软件产品,软件产品管理部门可按情况,决定不允许或限制其进口或在我国制作。

    7. 禁止生产-软件和解密软件以及主要功能是解除技术保护措施的软件。

    禁止生产含有本办法第四条所禁止的内容的软件产品。

    8.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光盘生产制作单位不得制作生产未经登记备案的软件产品。

    第四章 软件产品的经营

    1. 软件产品的经营主要以代理的方式进行。代理方(软件产品销售单位)与被代理方(软件产品开发者或生产者)之间,总代理与分代理之间应签订书面代理合同。代理合同中应明确代理权限、区域、期限、技术服务以及电子工业部规定的其他必备内容。软件产品的开发者和生产者也可直接经营销售其软件产品。

    2. 代理商应在其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代理资格证书,其中应包括代理权限、代理期限、区域、代理级别等内容,并且在对外宣传、广告中如实表达上述内容。

    3. 软件产品的经营单位应以许可证贸易形式经营软件产品。软件经营单位应与生产单位签订书面许可合同,软件经营单位在销售软件产品时,应告知用户阅读许可证文档,并要求用户在阅读后做出是否认可的表示。

    4. 软件产品经营单位销售的软件产品应符合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并以书面或文档的形式告知用户提供技术服务的单位、内容、方式和服务费用。如没有另外注明提供服务的单位。则视为有关技术服务由该软件产品经营单位提供。如没有注明需额外收取服务费和服务费的数额,则视为有关技术服务的费用已包含在软件产品价格之内。

    5. 任何单位者不得经营未经登记备案的软件产品;不得经营含有本办法第四条所禁止的内容的软件产品;不得经营或免费提供-软件产品、解密软件产品。

    6. 经营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厂商随机配备的软件产品应符合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7. 软件产品的测试版应明确标出并应免费提供,不得营利性销售。

    第五章 监督管理

    1. 软件产品管理部门对软件产品的开发、生产、经营、进出口等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2. 全国软件产品管理中心发现已登记软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撤消该软件的登记号和登记证书。

    1. 含有本办法第四条所禁止的内容的;

    2. 所提供的登记备案材料有欺诈或与实际不符的。

    3.软件产品的登记、变更登记和撤消登记由全国软件产品管理中心在有关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 附则

    1. 本办法由原电子工业部负责解释。

    2.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