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所属分类: |
农业 |
项目来源: |
自创 |
技术持有方姓名: |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
所在地域: |
河北 |
是否中介: |
否 |
是否重点项目: |
否 |
技术简介: |
针对棉花生产中存在的技术含量高,工效低、比较效益低、生产环节多、用于多自然灾害等实际问题,充分发挥黄河流域棉区小拖拉机保有量多的优势,以农业机械化作为新技术、新成果的载体,把传统的棉田间套作种植形式与农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机耕、机耙、蓄水保墒、种子精选包衣处理、化学除草、施水播种覆膜、叶面施肥、化控和防虫治虫等主要环节的机械化作业。该配套技术采用穴施水、穴播种、盖地膜一体化作业,出苗率可达93%,比抗旱播种的出苗率高21%;机械作业每亩用工0.3~0.4个,比人工点水播种提高工效10倍。棉田设工艺道,实行带状种植,实现了小拖拉机全生育期的机械作业(包括耕、耙、播、喷药防虫治虫、除草、叶面施肥和化控等作业),比人工作业提高工效7~10倍。防虫治虫效果百株残虫量控制在5头以下。该项技术属国内首创,处国内领先水平,通过了由河北省科委主持的省级成果鉴定,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初评)。 该项成果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推广应用。从1993年开始在棉花生产上示范、推广,1994年被河北省农业厅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在全省棉区推广应用。1993~1995年在河北省33个重点产棉县累积推广面积达111.75万亩,平均亩产皮棉67.3公斤,比一般棉田增产13.8%。棉田亩投入为327.5元,比对照棉田455.5元降低28.1%。三年累积增产皮棉202.2万公斤,折合人民币4545万元,棉籽油增加275万公斤,折合人民币1925万元,降低棉田投入1.6亿元,减少劳动用工486万个。合计增加经济效益2.61亿元。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实施条件:1、农机具12~15马力小拖拉机、除草剂喷除机、吊杆式喷药机、施水盖膜播种一体化播种机、深松机等。 2、棉田采用统一种植分户管理的管理方法。田间种植形式:每条种植带宽7.5米,中间设小拖拉机行走的宽1.5米的工艺道,工艺道两侧种棉花,大小垅种植,行距为0.5米和0.7米。该成果属于农业新技术应用项目,须与当地政府、有关业务部门协作,通过技术讲座、田间指导,印发技术资料等技术传播有偿服务形式进行推广。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