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所属分类: |
新型材料 |
项目来源: |
自创 |
技术持有方姓名: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发处 |
所在地域: |
北京 |
是否中介: |
否 |
是否重点项目: |
否 |
技术简介: |
抗菌材料可分为有机、无机金属离子型和半导体光催化型三大类。有机抗菌材料因耐热性差、持久性不足等问题,应用局限性大;光催化类抗菌材料发展迅速,但需进一步解决其紫外光依赖性、光利用率等问题,而且尚处于产业化应用初期;而金属离子型抗菌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光谱抗菌性、安全性、耐光性和化学稳定性,持续抗菌时间长,是目前抗菌市场的主流产品。 银离子因抗菌能力突出、安全性最高,是设计离子型抗菌材料的首选。但如何避免银离子变色、控制其溶出速度、提高分散性和耐候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之一,如何将抗菌材料纳米化,尤其纳米功能化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该项目通过层状材料的设计以及纳米组元的调控技术,成功地解决了银离子的变化 色和纳米功能化等问题。其工艺特点为:1、采用常压合成层状载体,工艺的安全性、稳定性大大提高,反应周期缩短;2、银的交换率(利用率)提高,制备成本降低;3、粉体的粒度在2μm以下,其中抗菌组分尺度在30nm以下,达到了颗粒分散技术与纳米效应的有效组合。 该产品具有以下特点:1、抗菌能力优0.125%的工业产品,5分钟后对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9.99%,99.99%和98.20%;2、无毒性,对两种性别的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LK50均大于10000mg/kg.bw;3、热、化学稳定性好;4、耐光、耐候性优异,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不存在变色等问题。 该项目的产品已实现产业化,并成功地应用于抗菌塑料、涂料、纤维、陶瓷等产品开发,多数产品已经投放市场,经济效益和市场反馈情况良好。生产以工业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普通化工流程(反应釜、液固分离等)和低温烧结工艺,操作简单,批次稳定性高。以年产100吨抗菌材料计算,设备等投资在150万元左右,操作和技术人员15人左右,配电150-200KVA,生产厂房800-1000平方米,年产值在3000万-3500万元以上,利润1000万元左右。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