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简介: |
通过低能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能量输送导致沉积成分再激活和重排的原理,利用二体碰撞理论和数值计算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能窗”,此能窗由一系列工艺条件和沉积参数确定。当溅射(或蒸发)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实际获得的功率在此能窗内,厚度达到一定值时可得到准单晶涂层;当载能粒子功率高于该能窗,将得到多晶和非晶态涂层,并可改变薄膜与基底的附着性。此技术对于制备过渡族金属氮化物(如TiN, Ti(1-X)Al(X)N等),半导体(如Si, Ge, CdTe, Zn(3)P(2)等)和氧化物半导体(如ITO,SnO(2)等),异质结薄膜具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低熔点(<600度)器件上形成耐磨、光洁、抗氧化腐蚀,增强硬度,选择性光透膜及集成电路的扩散势垒层具有实际的价值。详细的技术要领与方法请见本工作1999年美国John Wiley & Sons科技出版社撰写的编号为C990048110499( Copy right 1998,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NY 10158)的新闻快讯。 该技术将PVD与离子束辅助沉积结合起来,在新理论指导下,可形成几个埃到几个微米厚、不同原子微结构的无机材料涂层,具有广泛性和较少的限制条件,可推广,具有潜在的市场和社会、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