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所属分类: |
石油化工及冶金 |
项目来源: |
自创 |
技术持有方姓名: |
天津大学科技处 |
所在地域: |
天津 |
是否中介: |
否 |
是否重点项目: |
否 |
技术简介: |
联合制碱法生活纯碱产品中的杂质Ca2+、Mg2+和水不溶物均由原料盐带入,其含量多少取决于制碱母液的精制方法和净化程度。 联合制碱法工艺中原料盐直接加入副产品氯化铵的盐析结晶器中,在其中溶解和发生同离于效应析出氧化铵结晶的同时,由于母液中的NH3和CO2的存在,因此容易生成CaCO3、MgCO3沉淀以及少量钙和镁的其他化合物。约占原料盐带入总量30%-50%的钙镁杂质被氯化铵结晶产品带出系统,其余部分随同母液B溢流至母液Ⅱ桶,再经母液换热器和吸氨器成为氨母液Ⅱ后进入氨母液Ⅱ澄清桶沉降分离。只进行一级净化(澄清),一般情况,澄清后氨母液B的浊度≤200ppm,Ca2+的澄清效率80%-90%,Mg2+的泡沫效率不到50%。这样大量的Ca2+和Mg2+杂质随氨母液Ⅱ进入碳化塔。在碳化过程中,CaCO3和MgO3被进一步碳化,生成可溶性的酸式碳酸盐,并由于氧的存在,极易被氧化成钙和镁的碱式碳酸盐沉淀,与部分CaCO3和MgCO3一起夹杂于重碱晶体之中并进入纯碱产品。研究结果表明,联碱法生产过程中原料盐所带入的杂质中Mg2+进入纯碱产品的比例竞高达总量的30%。 联碱法制碱过程中,母液Ⅱ和NH3和CO2浓度相对较高,足以与原料盐带入的Ca2+、Mg2+杂质生成碳酸盐沉淀,根据Mg2+在母液Ⅱ中的溶解度特性,利用现行联碱法生产氯化铵时的低温条件,在母液Ⅱ中将溶解度较低的Mg2+的碳酸盐分离出去。这样便在可靠的碳酸铵法除钙的基础上,配之以溶解度降低法除镁,构成了比较完整和经济合理的联碱法精制母液Ⅱ的除钙除镁方案。与氨碱法制碱母液的制备与精制比较,就流程与设备、投资与运行费用而言简而又简,省之又省。 这种净化方案,变原来氨母液制备的“不干净”流程为“干净”流程,可以大大减轻母液换热器结垢和阻塞,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为采用高效的板式换热器奠定基础。此外,在氨母Ⅱ澄清的作业后再增加一道净化工序,将使氨母Ⅱ的澄清度更加有保障,完全杜绝杂质在制碱工艺中的恶性循环和对产品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