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所属分类: |
生物化学 |
项目来源: |
自创 |
技术持有方姓名: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所在地域: |
辽宁 |
是否中介: |
否 |
是否重点项目: |
否 |
技术简介: |
立足于我国的资源形势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开发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经由甲醇(或二甲醚)制取低碳烯烃的新工艺过程,发展一条制取基本有机化工单体的非石油原料路线,无疑是具有深远的战略和现实意义的。本成果完成了决定这一路线能否全线贯通的关键步骤──甲醇制低碳烯烃(MTO)过程的中试基地建设和中试试验。建成了日处理1吨甲醇规模的中试反应装置及高硅沸石裂解催化剂工业级放大生产设施进行了中试运转。1992年后又与意大利MONTECATINI公司合作,完成了中试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裂解催化剂研究中发现了催化剂双峰孔结构分布与其稳定性之间的相应关系,发展出两种新型裂解催化剂和一个新型脱水催化剂,完成了日处理1吨甲醇规模的中试运转和1000小时以上的稳定性考察;采用催化剂分段装置(三段)床层段间蒸汽直接冷却方式,成功地解决了对该过程绝热固定床的反应控制;完成了"万吨级甲醇制低碳烯烃过程基础设计";取得了在甲醇进料空速成为1.5小时-1,甲醇转化率为100%的条件下,SC2~C4生成选择性>84.8%,SCH4+COX<3%,单程操作周期长>144小时的结果,极大的提高了MTO过程的研究水平,进一步拓宽了该过程工业化的前景,使我国继续保持着在国际同行中的领先地位。并在中国、欧共体和美国申请了专利,通过了院主持的专家鉴定。 该过程打通,即可打通整个从天然气、煤出发制取烃、化工产品的大通道。这不仅可以减轻和缓解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和依赖,而且还可为我国某些富气、少煤、缺油的地区提供一条发展轻、化工业的现实可行的途径。 根据PERP Chem systems1992年8月所发表的对几条烯烃生产路线(乙烷裂解,石脑油蒸汽裂解、氧化偶联,甲醇烯烃)进行的经济评估,表明甲醇制低碳烯烃过程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能力,虽然其固定资产投资较大,但如果回收率保持在10%左右时,仍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若大于10万吨/年烯烃以上,效果是明显的。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