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文件: |
发明文摘及技术可行性分析 大小水库、江河溢洪坝,传统溢洪
高度大,蓄洪能力低,调洪功能差,洪灾
机遇多;百年一遇的超特大洪水时,库区水位高、重灾多;洪水退下蓄洪少,抗
旱资源缺,经济效益低、旱情多。新型装置当水库、江河特大洪水时,降洪幅度
为传统溢洪坝设计特大溢洪高度的40-70%,以同一数字相应提高水库蓄洪高
度,此时库区水位与传统设计特大洪水高度完全一致,从而大幅提高调洪效能,
避免或减轻洪灾发生。百年一遇的超特大洪水时,库区水位降低为超过传统设计
特大溢洪高度的40-70%,从而避免或减轻重灾发生。洪水退下,提高库区蓄洪
高度为传统设计特大溢洪高度的40-70%,库区蓄水大增,对用水行业的供应力大
幅提高,从而避免或减轻旱情发生(详见新型装置与传统溢洪坝工作情况对比
图)。结构特别简单,不用机械不用电,不用翻板。受力比传统溢洪坝更合理,
更安全可靠。 投产条件
成本及利润评估 当新型装置技术可行性分
析的各项效益改为50%时,其造价约为传统溢洪坝的两
倍(不含传统溢洪坝的场地开挖、清理费),随着效益的增减其造价相应增减。由
于传统溢洪坝的建造成本在整个水库的建造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小,因此造价低
廉。由于水库是下小上大的坡地,各地程度不一,虽新型装置提高蓄洪不很高,
却增加水库蓄洪一半左右,不但大幅提高调洪效能,还大幅提高对用水行业的供
应,避免或减轻洪、旱灾情发生。特别是百年一遇的超特大洪水时,由于水库抗
超特大洪水的能力提高1倍(即库区水位降低为超特大洪水高度的50%),水库更安
全。如库区水位改为降低70%,水库抗超特大洪水的能力提高2.3倍,万无一
失,如全国推广,总合年效益百亿计。 转让方式及条件 技术转
让。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