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史上最小最精致的榨汁器
  • 快捷夜光护翼安全套
  • 专利节水型多功能超洁拖把清装置
  • 专利节水型多功能拖把清洗挤干一体机
  • 吸管内置式易拉罐
  • 一种改变水泵性能的方法及其优化配置的水泵
  • 泳池清底机
  • 变色珍珠盐浴
  • 机动车高速公路遥控语音预警器
  • 多功能椅梯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推广

    提塑分选机,垃圾散包机<%=id%>

    专利技术信息

    专利名称

    提塑分选机,垃圾散包机

    专利号 2004100232151,2004100232147 所有权人 冯树文
    完成时间 关键词
    所属单位 长沙富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 冯树文
    地区 湖南 城市 长沙
    详细地址 长沙火星三片15栋206室 邮政编码 410001
    联系电话 0731-4763039 传真号码 未知
    公司网页 www.achmkting.com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性质   发明专利  
    成熟度   中试 合作方式   合资办厂
    标的金额   所属行业   环保能源
    实物图片
    暂无图片 成果演示Flash 暂无FLASH 成果演示视频 暂无视频
    项目介绍
    2004100232151提塑分选机
                      专利说明简介
    2004100232147垃圾散包机

    垃圾散包机是垃圾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将垃圾分选的必具设备。具有垃圾散包和散包功用的调节,能自身保护,且不会被垃圾中的超强、超硬物打坏,还能将超硬、超强物如砖头、大石头等物分离出来。使用方便、易于维护。
    提塑机则是对垃圾中的塑、布物分离提取出来的专用设施。它不但如此,更是保证筛选机械的必具步骤。使用方便、易于操作、能耗低,且易于维护。同是垃圾分选系统中的配套设备。
    过去处理垃圾的办法有三种:
    一种是填埋。优点是简单、成本低。弱点是占用大量土地,浪费了可利用再生资源,易于渗漏,带来永久性污染和新生地下水的污染源。
    一种是焚烧发电。优点是减少了土地占用,转化了部分垃圾为能源。弱点是浪费了部分资源,但烧不尽的仍要填埋,成本高,维护费用高,不能自作维护费用。
    最理想的一种处理是:
    本专利发明并经过多年的研制成功,使垃圾能综合利用,以崭新方法真正使垃圾变废为宝。
    优点:本处理方法真正做到了消化垃圾、保护环境、变废为宝、综合利用、效益可观,财源不断。具体优点是:
    1.针对垃圾不同成分的物质,可分类分选出来加以利用。
    2.完全消化垃圾。
    3.按不同门类建立为废塑料加工、建材、有机肥料等多家工厂生产新的产品再增值。
    4.一次性投资,永久性受益。
    5.符合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垃圾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本专利设备的发明以及垃圾的综合利用多年研究的成果,使垃圾处理进入了一个为民造福的崭新时代。这不仅达到了处理垃圾的理想要求,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且开辟了一条就业的新途径。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
    以日处理垃圾50吨为例,投资约100万元(包括至分选出来为止的全部设备及厂房),一年可收回全部投资。为此第二年起每年可赚100万元!
    投资的依据:
    一、收入方面:
    1.处理垃圾政府鼓励并补贴的最低补贴50元/MT为例:
    日处理50MT,受益补贴费为50元/MTX50MT/日X360=90万元/年
    2.仅分选出来的塑料以4%计,
    4%/MTX50X360=720MTX800/MT=57.6万/年
      以上1+2=146.7万/年
    3.其他每吨5元X50MTX80%=200X360+7.2万
    以上三项共计收入:1+2+3=90万+57.6万+7.2万=154.8万

    二、支出方面共计54.8万
    4.扣除人工工资水电及折旧
    1、人员工资             30人           36万
    2、水电                                18.8万
    第一年收支两抵余100万,可全收回投资。
    第二年开始,每年净赚100万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