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地表残膜回收机 |
专利号: |
专利号200420065449.8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专利权人: |
新疆呼图壁芳草湖总场 |
联系人 |
鲍柏洋
|
电话 |
0994-8330906
|
传真 |
0994-8330906
|
OICQ |
|
手机 |
|
E-mail |
[email protected]
|
联系地址 |
新疆呼图壁芳草湖总场 |
所处省份 |
新疆
--
昌吉 |
专利领域 |
能源与环保 |
技术水平 |
国内领先 |
所处阶段 |
产业化阶段 |
专利说明及技术指标 |
1、产品概况 农用塑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面积应用对农民增收、农业增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农业生产中大量和长期的使用塑料地膜,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十分严重。据大量生产实践调查:残膜已密布土壤整个耕作层,残膜存留量己达420-525公斤/hm2,苗期因残膜造成棉花等农作物根系掉死,导致缺苗断垅影响出苗率平均达14%以上。烂种烂芽率平均达7.8%以上,使棉花、小麦、玉米等十多种作物减产达11%以上。残膜污染危害程度己接近塑料覆盖所增产的临界值。长此下去,必然给后人带来难以解决的污染危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各级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但由于没有更好的治理方法,因此,只能采用人工拣拾残膜来治理“白色污染”,《地表残膜回收机》的研制成功,从而有效解决了春季人工拾残膜问题,对解决长期以来农田中存在的"白色污染"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残膜回收机性能和原理 CM-2.6型播前地表残膜回收机,由200型15KW以上动力的小四轮半悬挂,主要适用于春季播前耙耱保墒后待播的地表面上残膜回收的条田,可将大田作物遗留在地表1-3cm深土壤上的残膜、秸杆一起收集起来,可以取代人工清洁田园,解决春季劳动力拾残膜问题。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搂、扫、风、收的功能,将残膜收集起来。 3、拾膜效果与功效 本产品从2003年开始研制,到2005年研制成功。该机已生产3台样机,经0.035万多/hm2田间示范和专家鉴定认为,农田地表土壤残膜回收率平均达80%以上,清扫残膜工作幅宽2.6米,日工效13.3-20hm2。可相当于60人的日工效,每hm2可收回残膜平均53公斤左右。该机设计科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扫膜效果好,成本造价低,—般专业户都能买的起,非常适合于农民专业户和基层生产队的推广普及应用。
中国创业投资网(www.wineast.com) |
应用前景 |
市场前景及效益 全国塑料覆盖种植面积据农业部农业司统计,全国约0.187亿多hm2,分布在全国所有省区,根据每台机车作业面积计算,大约需求量在100万辆左右,每台出厂价0.6万元(除去一切费用),市场销售价0.9-1.2万元/台,可产生纯利润0.3-0.6万元/台人民币,本专利的设计不但使产品在技术上具有独特性,而且具有诸多积极效果和经济效果,如:回收的残膜经过拣拾、处理、加工,又可生产出聚乙烯颗粒产品,可以变废为宝,每天可回收残膜600公斤左右,残膜单价0.5元/公斤计算,每天收入可达300元。再加上每天回收16.6hm2,每hm2回收费收入按37.5元计算,每天收入可达622元,那么两项合计收入可达922元。当年可收回购机成本,从而促进购买力。再加上本专利定价合理,易被市场所接受,投资回报率40%。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具备很强的垄断优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农民期望尽快投入市场治理残膜污染。本产品通过查新为全国独一无二的专利产品,2006年通过新疆自治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为合格产品,该产品已有自主的企业标准,并由新疆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该机2005年6月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了使无形资产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该机专利权一次性独家转让,转让费120万元人民币。 |
专利人/单位
介绍或备注 |
|
转让与许可方式 |
专利转让, 独占许可 |
转让价格 |
120万元(人民币)
|
其他合作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