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人简介:马兴宝,男,1939年出生,由于在特定的环境里长大,从小就对传统动力机的革新很感兴趣,由此竟成为一生中的业余爱好和最终择业。作为历史见证,1960年在青海医学院读书时,就曾写过一份"转动式内燃机设计方案"受到一机部内燃机研究所在回信中的肯定和表场,1963年毕业当了医生后,业余时间仍在继续这方面的探索,故而是一名非职务发明者。七十年代文革后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重新构思成功"同心轮"传动机构,在完成基础理论研究时,惊喜发现同心轮原理结构已经攻破了取代连杆曲柄这道世界难题,而成为重大发明的取代发明。1979年底,从青海果洛州调回上海静安区。1985年申请了同心轮发明专利,1986年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初试的泵机之一即获二届全国发明奖。八十年代完成了辅机配套设计,九十年代解决了同心轮加工技术,二十年为各种泵机和动力机的产品开发及其大批量生产作好了应有的准备,同心轮发明专利期满15年时,即于2000年7月(退休后半年)接着又申办了"同心轮活塞组合件"的发明专利。
技术简介:同心轮活塞组合件是同心轮发明专利的继续,虽然仍属共性发明,但展示的结构已从抽象的原理性的示意图进展成具体的部件性的实样图,旨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完全能够取代传统的连杆曲柄和活塞的组合。在本专利说明书中,列举的十二条优点,几乎彻底克服了连杆、曲柄、活塞这种组合机构所存在的种种缺点,例如:有害的侧推力N消失了;摆动和不平稳的运转现象没有了;平衡块也不需要了,死点状态也可不复存在;整机体积明显缩小;效率大大提高,如此等等。致使本专利技术的性能更加优越,、节能、节材更为明显,这实际上在向世人提示,取代连杆曲柄这道公认的世界难题已被攻破了。在此采用本专利技术设计开发各种新式的泵机产品和动力机产品,便能使老产品更新、升级、换代、甚至能将老产品淘汰出局,尤其是开发动力机新产品更具领先时代的意义。国内有关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该大胆地抢先利用同心轮活塞组合件的专利技术,开发出崭新的产品去参与国际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