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人简介:伍守真,男,1930年出生,我是一个参加抗美援朝的复员转业军人,1990年从供销社退休。早在1959年"大跃进"高潮之后农村生活异常艰苦,炊事烧柴也成了问题,看到报上宣传,我开始考虑利用沼气为农民服务。这以后越想越做越不能丢,可以说倾注了我大半生的全部业余时间和精力以及从节衣缩食中挤出的少量资金,不断地深入钻研沼气生产方法,直到近年才有了一点成绩。
1959年至1985年先后十次建池,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1990年获国家专利。这时还没有建池模具,出料也难专利还只是个粗制品半成品。以后自制削球形池顶模具创造虹吸出渣装置解决了出料难的问题,至此槽形池的构造基本上完善了。2001年再次获得国家专利。现在黄绢村小集镇上有五只槽形沼气池,1997年初建的一只池,近五年来,进出料顺畅产气均衡可资考察验证。
技术简介:顺序发酵虹吸出渣槽形沼气池是一种农村家用小型沼气生产设施。它是为了克服圆筒形沼气池存在的(1)大换料麻烦(2)大换料不安全(3)大换料必然间断生产不适应原料供应和用气需求等缺点而研究设计的。它的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廉(建池材料设备费约500元/池)。日常管理省事,长期使用无须大换料,产气均衡。虹吸出渣不费力气,它是在实现了顺序发酵之后根据国家标准GB4750-84进行规范和设计的。宽和圆筒形沼气池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将圆形发酵间改为(迂回)槽形发酵间,将批量发酵的生产方法改为顺序发酵。它的构造特点是:进出料口相连在池的一端间墙上有单向阀门进料口有活动进料压板出料口有虹吸出渣装置。利用进料压板和单向阀门的配合作用实现振荡搅拌和顺序发酵,虽然这不是池内所有发酵料液都自然有序的流动。而是短暂的抽拉搅动。振荡式地前进,但既使在槽形池内,不管料液在前进中怎样错乱翻腾,都只能顺应单向阀门的开和关按一定的方向顺序前进。在前进的前后过程中逐步发酵。长远看待,也可谓顺序发酵。被推移到出料口的废渣液用虹吸方法排放。从而避免了大换料,达到长期稳定产气供气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