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人背景:汉族,山东省文登人。1974年高中毕业插队于陕西省大荔县朝邑公社;1977年至1985年陕西重型机器厂工作;1985年至今任职于陕西安市西安焦化厂。
技术简介:本技术涉及电动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两种可以反动性约束解决的可转换能。
1、可控约束减速或下坡时的动能释放与转换。
2、自控约束运行中与路面或轨道产生冲击能的释放与转换。
反动性可控约束蓄能技术:以蓄电能或向电网馈电能方式替换释电能或摩擦等耗能方式约束,截取吸收电车辆等机械在运行过程中贯性状态由高势能向低势能过渡的势能差。
利用直流电机的可转换性,通过切换、发电、逆变调制、自控充电,实现可控约束减速或下坡时的动能释放与转换蓄积。反动性可控约束技术为电流逆流创造了条件,对电源与用电器进行变性调换,直接实现4轮驱动。使机械能与电能转换具有了可逆性。反动性可控约束技术不仅是对电动车技术的突破。同时将涉及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电气化铁路以及地铁等一类大功率电动机械的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如:集装箱码头吊车、电梯等。对其节能环保意义可作一保守的量化假设:当将全国的电气化铁路、地铁、集装箱码头吊车、电梯等大功率电动机械的运作所耗电能,需要十个中型发电厂供给。采用反动性可控约束技术改造后至少可得到三个免费中型发电厂。
反动性自控约束蓄能技术:采用悬动式单向恒阻尼压液缓冲装置,通过恒阻尼力压液缓冲、在设定的速度范围内,自控约束车辆运行中与路面或轨道产生的大小、频率都不确定,复杂的冲击,以恒力吸收。利用具有单向性压液流作功发电、自控充电蓄能。同时为解决车辆爆胎实施无充气车轮提供技术保障。由于冲击能的回收,反动性自控约束蓄能技术使电动车辆运行在不平坦路面能耗向等效于平坦路面能耗靠近,提高越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