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双速自行车自动换档装置
  • 内轮式履带
  • 一种多功能车用牌照
  • 机动车轮心高温监控报警装置
  • 渔船制冷系统的电力装置
  • 一种燃油乳化装置
  • 一种安全汽车
  • 环保电动轿车
  • 多功能出租车帽
  • 列车安全自动监测装置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推广

    仿生式汽车防护架<%=id%>

     
     
         项目名称:仿生式汽车防护架
         所属技术领域:交通、车辆、运输
         专利号:01230666.5
         所有权人:
     
    发明人简介:黄志宽,男,1940年出生,长期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退休后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已申请专利13项,已获授权有7项。被收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骄子》、《中国专利发明人大全》等书。"双防口罩"(专利号;97210762.2)实现了在口罩上用水防尘。用洗洁精或食用纯碱作为农药吸附解毒剂,可供农民喷施农药时防止农药中毒使用。双防口罩被收入《中华优秀专利技术精选》。鉴于近年来汽车安全事故频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惊人,2001年起转入行车安全设施方面的研究。并已申请了仿生式汽车防护架、会车防耀眼车灯罩、汽车安全坐椅(胸抱式、申请号:01264831.0)和飞机、汽车安全坐椅(肩抱式、申请号:02202013.6)等项专利,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研究员。 技术简介:行车安全,人人关注,人身安全是最为重要的,但当今汽车的安全防护设施,从车辆外部的整体防护,到车内对乘客的防护,几乎为零。事实证明,把安全100%地押在司机身上,是很不实际的,万一依然会有,应增加车辆的安全设施,当万一降临时,不让四通八达的公路成为旅客的死亡之路。本组三个项目是本人这方面成果的一部份。 动物脚掌是经过漫长岁月不断进化、不断完善形成的简单,高效的软性防撞保护结构。如人从高处跳下时,牛马快速奔跑时,老虎追赶猎物时,它们脚掌的这种结构有效吸收了对地面的撞击能量,使其自身不受到丝毫伤害,(人的脚掌如果是刚性结构,就会有很多问题)。仿生式汽车防护架仿借生物的这种软性防撞保护结构,由迎撞架和一组拉伸弹簧一组压缩弹簧等组成。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效果好、安装简便等特点。一般小型机械厂均能组织生产。具有投资少、资金回收快等优点,欢迎洽谈转让接产事宜。 汽车安全坐椅 专利号:01264831.0 技术简介:出门乘车,最担心、最重要的是安全。汽车坐椅是车内安全防护设施的重要部份,当汽车突然发生碰撞或翻倒时,并非车内物体打向乘客使他受伤,而是车上的人由于惯性从坐椅上抛出,撞上车内物体而受伤,有时甚至发生多次碰撞,使伤势加重甚至死亡。本坐椅能把乘客抱在坐椅上,防止上述碰撞的发生。乘客入坐后,把坐椅边的活动扶手向上拉,扶手便锁在水平位置上向前伸出,柔软的抱臂同时当胸把人抱住,弧型压肩也向下把两肩轻轻按住,乘客的双手可放在扶手上,这情形,似母亲把她的孩子抱在怀里,使乘客有一种舒适安全的感觉。要离坐时,轻按扶手边上的按键,把扶手下推抱臂便把人放开。只需把扶手上拉或下推,抱臂使自行把人抱住或放开,操作简便。现有坐椅生产厂家不增加投入和设备即可组织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与现有汽车坐椅相比增加不多,产品将具有较大的竞争力,采用本坐椅的客运公司将具有较强商业竞争力,欢迎洽商转让接产事宜。 会车防耀眼车灯罩 专利号:01221251.2 技术简介:现有车灯无防耀眼灯罩,从车灯发出的光线一部份向正前方射出照亮路面,一部份向两侧射出。向两侧射出的光线在会车时会照到对方驾车人的眼睛,干扰和影响对方视力,使对方看不清路面。目前,为了在会车时让对方看清路面,采用关强光灯的办法。然而,人眼在强光突然变弱时有一段视觉暂失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看不清物体,这种视觉暂失现象会影响驾车双方的行车安全,而且会车时灯光的操控时机也很难做到得当,因而也会不同程度的紧张。本灯罩将车灯发出照亮路面的光线,没有向两侧射出影响会车对方视力的光线,会车时可不操控灯光,双方均能看清路面,提高了行车安全。 灯罩可用金属制成,也可用塑料注成,每只生产成本约3-5元,销售可达10元,当前汽车、摩托车数量很大,开发本产品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欢迎洽谈转让接产事宜。
     
    联系人:黄志宽
    联系电话:0776-3722296
    传 真:
    Email: 网 址:
    地 址:(533701)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足荣新街 发布日期:2004-1-29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