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负载驱动电路、集成电路和等离子显示器
  • 用于电子装置的保持器、电源和射频发射器单元
  • 具消息存储管理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消息存储管理方法
  • 具有卷动设备的移动终端和使用其实现功能的方法
  • 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实现下行模拟负载的方法及系统
  • 射频识别监控系统及方法
  • 会员注册方法及系统与实施该会员注册方法的网路交易
  • 微波法制备立方相钛酸钡的方法
  • 水溶性四氧化三铁纳米晶体的控温控压微波合成方法
  • 加强氧化地下水除铁除锰工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推广

    移动互联网内容监管设备及其监管方法<%=id%>

    司. 代.. 理.. 人:. 叶连生
    .
    . 摘要 .
    .移动互联网内容监管设备及其监管方法主要完成对CDMA2000等移动互联网络上传输内容的监管,是一种基于网络处理器的移动互联网内容监管设备。该监管设备具体包括三个模块,即:最小网络处理器平台硬件模块(1)、I/O扩展通信模块(2)、软件系统模块(3);软件系统模块(3)中,数据包接收模块(3.1) 从移动互连网络的分组域链路上接收数据包,进行以太网解封装和分类,在该模块中根据IP头进行判断是通用路由封装协议数据包还是用户数据包协议的数据包,其它类型的数据包则直接发送到数据包传送模块(3.2)做丢弃处理;如果是用户数据包协议的数据包和通用路由封装协议数据包,则交给协议处理模块(3.5) 处理。
    . 主权项  .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移动互联网内容监管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监管设备具体包括三个模块,即:最小网络处理器平台硬件模块(1)、I/O扩展通信模块(2)、软件系统模块 (3),其中最小网络处理器平台模块(1)和I/O扩展通信模块(2)共同构成监管设备的硬件部分,软件系统模块(3)构成监管设备的软件部分;所述最小网络处理器平台模块(1)包括:网络处理器及其支持电路(1.1)、双数据传输模式SDRAM 模块电路(1.2)、4倍数据速率SRAM模块电路(1.3)、PCI模块(1.4)、电源供电模块(1.5)、系统上电控制和检测模块(1.6)、时钟、复位、中断电路及JTAG调试模块(1.7);网络处理器及其支持电路(1.1)通过PCI推总线与PCI模块(1.4) 中的PCI-PCI桥连器(1.4.1)相接,PCI-PCI桥连器(1.4.1)还与PCI接口(1.4.5) 相接;网络处理器及其支持电路(1.1)通过命令总线分别与双数据传输模式SDRAM 模块电路(1.2)、4倍数据速率SRAM模块电路(1.3)相接,双数据传输模式SDRAM 模块电路(1.2)、4倍数据速率SRAM模块电路(1.3)分别通过PCI拉总线与PCI 模块(1.4)中的网络桥连器(1.4.1)、PCI通用接口卡(1.4.2)相接,网络桥连器(1.4.1)还与以太网接口(1.4.3)相接;网络处理器及其支持电路(1.1) 通过电源与地线分别接系统上电控制和检测模块(1.6)和电源供电模块(1.5);时钟、复位、中断电路及JTAG调试模块(1.7)中的只读存储器(1.7.1)与复杂可编程逻辑电路(1.7.2)相接,复杂可编程逻辑电路(1.7.2)还与网络处理器及其支持电路(1.1)相接;所述I/O扩展通信模块(2)包括:MAC电路(2.1)、物理层电路(2.2)、配置电路(2.3)、系统控制检测电路(2.4)、复位电路(2.5), I/O扩展通信模块(2)是最小网络处理器平台模块的外围接口部分,受最小网络处理器平台模块(1)的控制;网络处理器及其支持电路(1.1)分别通过串行总线接口与MAC电路(2.1)相接、通过内部集成电路总线与系统控制检测电路(2.4) 相接、通过慢速端口与配置电路(2.3)相接、通过信号线与复位电路(2.5)相接, MAC电路(2.1)还与物理层电路(2.2)相接;所述软件系统模块(3)包括:数据包接收模块(3.1)、数据包传送模块(3.2)、队列管理模块(3.3)、调度模块 (3.4)、协议处理模块(3.5)、堆栈驱动模块(3.6)和X接口模块(3.7),模块与模块之间通过可擦除环连接在一起;该模块运行在最小网络处理器平台硬件模块(1)之上,通过网络处理器及其支持电路(1.1)对最小网络处理器平台硬件模块(1)和I/O扩展通信模块(2)进行控制。.
    .

    .
    中国科技资讯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