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铬于1779年被法国化学家LouisVauquelin首次发现并命名。在随后百余年的研究中发现,铬是一种有毒致畸物质,其应用局限于印染、制革工业的色素以及抗锈金属的重要原料,对动物生产一直视为禁区。直到1954年,Curan研究发现大鼠肝脏合成胆固醇和脂肪酸的能力与日粮铬含量有关,提出了铬可能是动物营养所必需微量元素的假设。1957年Mertz研究发现啤酒酵母含有葡萄糖耐量因子(Glucose ToleranceFactor,GTF),并于1959年证实GTF的重要活性成分是Cr3+,从而确认铬是动物营养必需的微量元素。铬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及应用始于1992年,近年来发展很快,有关铬的代谢、生理生化机制等都得到了初步阐明,但铬在肉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尤其缺少系统的综述报道。鉴此,本文从动物营养学角度出发,就微量元素铬的理化特性、动物体内分布与含量、营养机理、实践效果、添加剂量与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更加合理有效利用微量元素铬,促进肉用畜禽生产的发展提供依据。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