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科学家实现6离子薛定谔猫态
  • 巨嘴鸟带来飞机和汽车设计新理念(图)
  • 让红外线转弯或反转(图)
  • 暴力游戏影响与暴力行为相关的大脑功能
  • 用半导体电子空穴制造超导水晶体结构
  • 为什么显示器会损害视力?(图)
  • 鼠脑中长出人脑细胞
  • 原子和光子间实现量子态隐形传输
  • 科学家首次测定银河系英仙臂的距离
  • 新加坡开始试验通过互联网传送触觉(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世界

    火星气候恶劣但可能曾有生命

    亚”,以及它们中间地面的基岩构造。科学家发现,这些基岩的构造类似“夹心饼干”,即一层是沉积岩层,一层是由沙堆石化的岩层,反复叠加。这表明,30亿至40亿年来,梅里迪亚尼平面附近的气候反复发生干旱和湿润的循环,且最上层的岩层是砂岩,说明最近一次气候变化是一个干旱周期。此外,水流影响下形成的铁氧化物颗粒尽管在所有岩层中都存在,但在较年轻的岩层中含量却较稀少,表明最近一个湿润周期更短或这些铁氧化物颗粒形成于其他原因。斯奎尔斯说,两辆火星车搜集的证据表明,火星历史环境可能是大多数生命形式的“禁区”,特别是在其炎热干旱的周期里。这次会议上其他科学家发表的成果也支持了这一假设。

      柏林自由大学的诺伊库姆认为,火星上可能直到30亿年前还有大量水体存在,气候适宜,但26亿年前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使火星骤然变热,冰川融化,水分蒸发,自此之后火星进入了漫长的干旱炎热期,期间湿润期越来越短,这使火星丧失了大部分大气和水分。

      与此同时,科学家在格陵兰岛地下冰芯中发现了产甲烷古菌生存的证据。这种能在极端严酷条件下生存的微生物有可能在火星上生存。产甲烷古菌是一种极其古老的微生物,比细菌还要原始。它们能在无氧、无阳光的条件下生存,借助化学反应的能量或地热等新陈代谢,甲烷是其代谢产物。普莱斯等人分析从格陵兰岛地下3千多米深处采集的冰芯样本底部,发现其中甲烷浓度异常高,而周围大致同一深度却只有少量产甲烷古菌生存。研究人员认为,冰芯中的高浓度甲烷,应该就是漫长年代中积累的产甲烷古菌的代谢产物。

      他们分析这些产甲烷古菌的代谢速率后发现,古菌已在地下生存了10万年之久,在地下3千多米的严酷环境下,产甲烷古菌的代谢极其缓慢,10万年中它们新陈代谢产生的能量,只够用来修补环境给自身基因带来的损伤,谈不上繁殖发展。与此同时它们产生的甲烷却逐渐积累起来。研究人员认为,产甲烷古菌很可能存在于火星上,并且是火星大气中甲烷的来源。火星大气的甲烷浓度大约为亿分之一,但在火星的环境中甲烷不可能稳定存在,因为阳光很容易使甲烷与氢氧基结合形成水和二氧化碳,而目前又没有证据表明火星上有持续产甲烷的化学过程,因此甲烷很可能是生物过程产生的。

      普莱斯等人根据火星大气甲烷的流失速度和冰芯附近产甲烷古菌的代谢速率计算出,如果产甲烷古菌是火星大气中甲烷的来源,假设它们在零摄氏度环境下10米厚的地层中平均分布,那么古菌的分布浓度只要达到每毫升容积1个古菌,就能稳定地维持火星大气中的甲烷浓度。为了验证这一设想,他们目前正在制造一台荧光探测仪,用来探测产甲烷古菌新陈代谢时产生的微弱荧光,这台仪器能探测出每毫升土壤或地层中存在的1个古菌,将来还可以安装在新的火星车上寻找火星生命。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