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法学者说已揭开埃及狮身人面像之谜
  • 英国将进行I型糖尿病疫苗人体试验
  • 科学家也许发现了牛皮癣的病因
  • 《科学》杂志预测今年科技六件大事
  • 世界最长的高温超导电缆将运行
  • 用细胞克隆技术使濒危鱼类复生
  • 明年初美国宇航局将发射彗星探测器
  • 印度将启动生物柴油计划
  • 机器人将上太空与宇航员共事
  • 未来宇航员将成太空自耕农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世界

    我国考古走进数字时代

    安城、洛阳地区、赤峰地区的古城址、古墓葬群等进行过遥感航空拍摄考古。 

      近5年来,随着红外和远红外探测器、微波测地雷达,特别是声雷达和断层扫描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进了地下无损探测技术的发展,为遥感探测地面或地表下的人类活动遗迹提供了硬件支持。丝绸之路、万里长城、紫禁城等逐渐纳入了探测考古的对象。 

      2002年,在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遥感考古会议上,孙永军、何宇华两位研究人员向与会者展示了对新疆古楼兰地区的遥感考古研究结果。他们通过对卫星图像的研读解译,发现流经楼兰古城的孔雀河上游存在堰塞湖和两处地质滑坡。基于这一发现,再从环境地质学上进行研究与分析,他们认为,孔雀河上游先后发生过两处滑坡,河水被堵住后形成堰塞湖,楼兰古城因断水而被遗弃,继而最终消亡。 

      同年,以秦始皇陵为对象的遥感与物探综合探测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2003年底,秦始皇陵考古队宣布,通过最新遥感考古和物探勘察已经探明秦始皇墓室的位置、结构和深度。 

      虽然数字技术在考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多数考古专家仍然表示,它在考古中仍是辅助手段,不可过度依赖。对于即将开展的周公庙探测考古,杨林坦言:“我们并没有把握能探测出重大遗迹,我们所掌握的这双‘科技-眼’对地质环境和遗存的埋藏深度仍有一定要求。但即使取得部分成果,它在数字考古上仍有重大意义。”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