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法学者说已揭开埃及狮身人面像之谜
  • 英国将进行I型糖尿病疫苗人体试验
  • 我国考古走进数字时代
  • 美国观测到行星形成早晚期情景
  • 世界最长的高温超导电缆将运行
  • 用细胞克隆技术使濒危鱼类复生
  • 明年初美国宇航局将发射彗星探测器
  • 印度将启动生物柴油计划
  • 机器人将上太空与宇航员共事
  • 未来宇航员将成太空自耕农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世界

    人类能在2024年实现定居月球梦想

    提出的月球探索计划给予了高度关注,对长远的月球探索和资源利用也提出了规划构想。会议结束时,与会各国代表共同签署了《乌代布尔宣言》。

      第6届“月球探索开发”国际会议是由印度的物理研究实验室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办,国际月球探索工作组(简称ILEWG)和欧洲宇航局协办的。下一届“月球探索开发”国际会议将于2005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 

      月球上的“机器人村” 

      《宣言》指出:“由于意识到月球探索开发项目今后将需要先进的轨道设备,以及来自几个不同表面站点的当场分析和目标标本的回收,为了实现探索的科学回报和利益最大化,我们呼吁在登月地点的选择上展开广泛和公开的讨论。”

      《宣言》提到了ILEWG提出的一个国际月球探索的渐进式计划:首先对于各国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月球任务中获得的数据展开联合科学分析,下一步要在2014年之前,送机器人上月球,将所有参与合作国家的机器人组成一个“机器人村”,在月球上试验新的技术,为在2024年之前实现有效可行的人类月球探索和永久居住打好基础。

      《宣言》号召,各国的空间机构都将各自的探月路线图与ILEWG的路线图进行协调和整合。ILEWG的国际月球探索得到了参加会议的各国科学家支持。为了加强月球探索开发的国际合作,《宣言》呼吁各国空间机构在研究和调整月球基础设施和资产,例如通信、导航、物流和月球上的国际互联网等的过程中建立共同标准:“我们特别建议国际力量为推动月球探索和定居建立‘标准’而进行合作,例如使用公制单位、共同的数据格式和设备接口、频率和功率等。”

      《月球条约》有望重生 

      《宣言》还建议,重申《月球条约》的重要性,并根据目前各国探月的现状对其做出修改。《月球条约》指的是《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它天体上之活动的协定》,1979年12月5日由第34届联合国大会未经投票一致通过。协定内容涉及探索和利用月球、自由进行科学研究、矿物样品的取样和保护、设立月球登陆基地,以及向月球发射航行站等问题。

      《月球条约》明确禁止私人拥有地球外的地产,并规定地球外的资源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但由于美国和前苏联觊觎月球的军事战略价值,公开竞造月球基地,《月球条约》早已成了一纸空文。科学家评估认为,月球探测是一项先进科学与技术的综合及创新,是一项长周期、大投资的重大工程,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自完成;国际合作是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月球探测和开发利用的必然趋势。

      现在,随着各国纷纷推出各自的探月计划,如何和平地利用月球资源,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如何让《月球条约》发挥它应有的约束力,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迈哈万·奈尔指出:“国际社会需要合作和协作,而非现有的竞争。要合理共享太空,有关五方应该携手合作以降低成本。”奈尔所说的五方,是指美国、欧洲、中国、日本和印度。 

      合作亟待走出真空 

      此前,虽然各国在探月计划上都曾表示愿意与别国合作,但基本停留在口头的层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种僵局对全人类继续向太空深度探索无疑是个巨大障碍。本届“月球探索开发”国际会议之前,美国与包括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及日本在内的16个国家,对于美国月球和火星载人飞行计划中的合作事宜进行了洽谈,但据悉没有达成任何具体协议。

      据了解,在中国提出了自己的探月计划之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很多国家和地区也曾分别向中国提出合作意愿,但这种意愿转化为具体机制尚需时日协调。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指出,对于国际合作,中国遵循的原则是:一、合作不能受人控制;二、合作一定要为我所用。可以说,如果要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月球条约》的基本原则就必须遵守。《宣言》强调《月球条约》旨在重新打开国际合作的局面,与会各国代表在《宣言》上签了字,至少意味着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