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浩浩长江,难觅‘长江女神’影踪了。”农业部渔业局资源环保与法规处处长柳政感慨地说。1997-1999年,农业部连续3年在长江中下游组织了大规模的考察活动,分别观察到21头次、7头次和5头次的白鳍豚。据调查,白鳍豚的集中分布区是湖北省的石首洪湖江段、江西省的九江江段、安徽省的铜陵江段和江苏省的镇江江段。渔业部门和一些科研机构长期在这些白鳍豚聚集区设点观察,但所获甚微。
史料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白鳍豚就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上起湖北宜昌以上的黄陵庙,下至长江入海口的长江干流。长江沿岸的大型支流和湖泊,都能见到白鳍豚。据科学考察,到20世纪70-80年代,其分布范围缩小至上起湖北枝城,下至江苏的浏河口,在支流和湖泊已没有白鳍豚的踪影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沙市以上江段已见不到白鳍豚……种种迹象表明,白鳍豚种群数量衰减的势头还在继续。
“长江女神”,为何眼泪在飞?
长江白鳍豚是一种水生哺乳动物,这一古老物种在研究仿生学、军事科学和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光浑浊,但它的身体具有先进的声纳系统,对物体的感应能力远非肉眼所能及。尽管大自然赋予它灵活矫捷的体魄,但面对衰退的水域生态环境,“长江女神”也只能黯然神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先锋分析,“威胁白鳍豚生存的原因,主要是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白鳍豚的饵料生物面临严重短缺;电、炸、毒鱼等非法作业严重影响白鳍豚的生存;长江作为黄金水道被高度开发利用,众多船舶的噪音严重干扰了白鳍豚的声纳生理系统;大规模非法采砂,各种污染源极大地影响了长江生态环境,大大缩小了白鳍豚的生存空间。”
王丁博士言之凿凿:“人类活动的破坏,造成长江环境的急剧恶化。沿江众多湖泊的建坝建闸,造成了长江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
仅船舶的螺旋桨就使许多无辜的白鳍豚丧生!1998年以前,长江中每两年左右就有一头白鳍豚被人类在长江中的各种活动所伤害,包括被轮船螺旋桨打死的(1988年江苏江段),被电捕器电死的(1991年安徽江段),被水中工程爆破炸死的(1993年湖北江段)……
长江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情况,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逆转。这种恶化的环境,对白鳍豚的生存威胁还会有增无减,从而大大加速白鳍豚的灭绝过程。面对这种局面,“严重关切”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我们该怎样伸手救助在苦苦挣扎的“长江女神”!
“救助”,从呼声变为行动
面临白鳍豚生存环境恶化的紧要关头,“救助”从呼声变成了现实的行动。
加强“就地保护”是目前拯救、保护白鳍豚的当务之急。通过多年的调查,白鳍豚的几个主要活动水域已经清楚,尤其是江苏的镇江江段到江西九江的八里江水域的生态环境较好,人类活动诸如航运、捕捞较少,渔业资源相对较丰富,比较有利于白鳍豚的生存。就目前保护水平来看,加强就地保护,是延迟白鳍豚消亡的有效办法。因此,目前急需加强几个白鳍豚栖息地的渔政管理,防止白鳍豚意外死亡。
另一个办法就是“异地保护”。在目前白鳍豚种群数量极其濒危的情况下,如果把长江中所有的白鳍豚能活捕进保护区进行人工饲养,是最理想的保护白鳍豚的途径。目前进行“异地保护”最大的难点是确定一个比较适宜的江段,保证活捕一个群体,但是现有捕豚技术落后,很难保证捕捉一个群体而没有伤亡。事实上,为保护长江白鳍豚,国家先后在湖北建立了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保护区、洪湖长江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安徽铜陵建立了白鳍豚养护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建成了先进的白鳍豚馆,为开展白鳍豚在人工饲养下的繁殖创造了条件。
现在的问题是,保护白鳍豚,资金支持渠道不够。几年前,农业部就组织力量开始制定白鳍豚保护行动计划,但是目前,资金缺口比较大。湖北石首天鹅洲白鳍豚自然保护区1993年开始兴建,原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后资金困难,调整为750万元,保护区1996年基本建成,现管理天鹅洲保护水面3万亩。目前由于保护区设施不完善,渔民转业安置费、人员工资和运转费用没有着落,严重影响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白鳍豚还有救吗?“有,但是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王丁在告别记者时好像还有很多话要说……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