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sp; 进入繁殖期后,犀鸟就从群居转为成双成对地活动,它们选择高大树干上的树洞作巢,一般由雌犀鸟挑选巢址,选好后,雌鸟飞进树洞将洞内修整加工一番。修整完毕后,雄犀鸟在洞内产1~4枚纯白色的卵,就再也不出洞活动了。
这时,雌犀鸟将自己的排泄物跟腐木屑等混合起来堆在洞口。这时,雄鸟频频叼来渣土、果实残渣等,雌鸟从胃中呕吐出大量粘液掺进这些渣土,形成一种粘稠的材料,并把这些材料堆在洞口。这样,雌雄鸟齐心协力,在洞口建造起一个严严实实的洞盖,盖上仅留一个能伸出嘴尖的洞隙。接着,雌犀鸟在洞内安逸的小天地中孵卵。在约28~40天后,幼雏出壳。由于卵并非同时孵化,所以幼雏出壳时间间隔较长,这是因为雌鸟产卵时,各个卵产出的时间间隔也较长。在整个孵卵期间,雌鸟闭门不出,完全由雄鸟给它喂食。
有些种类的雄犀鸟的砂胃内壁在这一时期还会脱离胃壁,形成一个薄囊,用来贮存食物。雌犀鸟从洞盖上的小洞伸出嘴尖,接受雄鸟喂给的食物。如果在这期间雄犀鸟被害遇难,雌犀鸟就可能饿死。直到雏鸟全部孵出,雌鸟才在雄鸟的帮助下啄破洞盖,破门而出。雌鸟在孵卵期间还要脱掉旧羽,换上新羽,因此出洞时雌犀鸟一身新羽,养得“又白又胖”。雌鸟出洞后,立即取代雄犀鸟,成为喂雏的主角。也许有人想知道雌犀鸟在“禁闭”期间是怎样处理自己和先出生的雏鸟的粪便的。原来,雌犀鸟经常清扫洞穴,把粪便污物叼起抛出洞外。此外,有些雌犀鸟和它们的幼雏还有一套不凡的本领,当它们要排粪时,会把肛门对着洞口,使粪便喷出洞外。
犀鸟这种奇特的繁殖习性,使非洲一些土著居民把它们做为贞洁的偶像加以崇拜,有的还将犀鸟的大嘴刻上祭文,供奉起来,早晚参拜。在这些地区,犀鸟跟人类的关系十分融洽。有时,犀鸟会在居民家开饭时飞出树林,在饭菜附近来回走动。主人往往马上分出专门的饭菜,饲喂它们。
如果主人不在,犀鸟会毫不客气地落到饭桌上,无所顾忌地品赏盘中美食。在新几内亚,人们甚至驯养犀鸟作为家禽。驯化的犀鸟能到处跟随主人散步,有时甚至落在主人的拐杖上。主人为了给它们方便,不得不经常把拐杖扛在肩上。在我国,犀鸟是十分珍稀的鸟,仅分布在云南和广西的部分地区。在早期的考察中,我国曾发现有4种犀鸟,但由于森林面积急剧缩小和人的捕捉,犀鸟在我国已很难看见了。斑犀鸟是我国4种犀鸟中有代表性的一种。它体长约77厘米,背部羽毛和尾羽黑色,翅端有白斑,因而得名,斑犀鸟飞行时善滑翔,滑翔时头颈向前伸得很直,看上去像飞机,因此当地人称斑犀鸟为飞机鸟。每年3月,斑犀鸟在我国西双版纳热带森林中繁殖。以前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斑犀鸟是很常见的,但50年代末期数量开始下降。目前,我国政府把斑犀鸟定为国家二类保护鸟,并施行严格的保护。随着宣传工作的深入,人们已经开始了解并保护犀鸟。
我们相信,在人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斑犀鸟的数量会逐渐回升,为美丽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增光添色。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