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忠贞的伴侣
  • 谈  蛙
  • 别小看癞蛤蟆
  • 娃娃鱼
  • 鸟中清道夫——秃鹫
  • 鸢类种种
  • 雕和海雕
  • 鹰猎话猎鹰
  • 独占草原的鹰
  • 生活在树上的鸭子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百态

    朱?q和白?q

    远没发育成熟,它们的羽毛比成熟朱?q的颜色稍深,呈灰色。直到3年之后,小朱?q才完全发育成熟,并开始生儿育女。
     
        在我国,1953年和1959年鸟类学家曾在甘肃武都、康县采到过朱?q标本。在1981年以前,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q是在1964年。而后,在1964~1981年这十几年间,再也没人见过朱?q的踪迹。从1978年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学家们组成考察队,他们调查了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地区,跨越九个省区,行程5万多千米。他们爬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81年5月于陕西省洋县境内的山林中发现两个朱?q的营巢地。当时,这两对朱?q都忙于哺育幼雏,这说明它们都是有繁殖能力的个体。说来也巧,正当鸟类学家们专心观察这两个稀世珍禽的家庭时,一只幼鸟从巢里掉了出来。幼鸟落到地面后,鸟类学家们立刻把它拣回,火速运到北京动物园。经过鉴定,这是一只雄性的小朱?q。
     
        在经验丰富的饲养员的精心护理下,小朱?q顺利地成活下来。说来很有趣,在住房很紧张的北京,小朱?q的“住房”却有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舍和一个5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房间通风朝阳,环境舒适安静。人们还给小朱?q准备一张床,那是一根跟地面平行的栖木,长2.5米,离地面1.2米。饲养员们给这只小朱?q取名叫华华。华华的胃口非常好,它还很小时一天就能吃掉300克食物,它最喜欢吃泥鳅和蝗虫。小华华逐渐长大了。白天,它常在栖木上走动,只是在吃东西时才落到地面上。小华华同饲养员的关系很好,每天饲养员给它喂食时,它都要先同“主人”玩一会儿才去吃食。如果在喂食时华华在运动场中活动,饲养员只要打个手势或发个信号,华华便自动飞回家室内“进餐”。长到两、三岁时,华华已经是个体格健壮,羽毛鲜艳的:“大小伙子”了。
     
        小华华在北京动物园受到人们精心地照顾。那么在野外,华华的伙伴们情况又如何呢?在我国,自1981年以后,野生朱?q受到良好的保护。陕西洋县已经成为著名的朱?q之乡,人们在那里建立了朱?q自然保护区。朱?q在保护区内休养生息,繁衍后代。到1985年5月,洋县已有17只朱?q,而截止到1989年3月,我国境内的朱?q已发展到40多只。这不能不说是我国鸟类保护运动的重大成就。
     
        1981年10月,已经4岁多的华华有了对象,它就是日本朱?q保护中心的雌朱?q阿金。10月22日,华华抵达日本东京,一时间,朱?q华华赴日相亲的消息在日本引起轰动,把日本的动物自然保护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在日本,朱?q深受人们爱戴。但是,朱?q栖息地被大面积破坏,使日本的朱?q濒临绝灭的困境。1967年,鉴于当时朱?q数量呈急速下降的趋势,日本在新易县佐渡岛建立了日本朱?q保护中心。当时,除人工饲养的朱?q外,日本还有野生的朱?q。但是到1978年,野生朱?q产的卵很多不受精,不能孵化。到1979年,日本全境只剩下8只朱?q,这些幸存的朱?q全部生活在佐渡岛。1981年,又有2只朱?q死去。为了使朱?q摆脱濒临灭绝的境地,日本政府决定把6只野生朱?q全部捕获,进行人工饲养。他们希望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和精心的饲养使朱?q再度繁衍。但事实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1982年8月,佐渡岛保护中心有5只朱?q,到1985年只剩下3只。这3只朱?q平均年龄12.5岁,两雌一雄。一只雌鸟叫阿青,因为身患风湿病,脚已经病变损坏。另一只雌鸟叫阿金,它跟雄鸟阿绿配成一对。虽然阿绿身体健壮,每年都跟阿金交配,但是阿金就是不产卵。这也难怪,阿金年龄偏大,已经18岁了。看来,单凭佐渡岛这三只老弱的朱?q是拯救不了日本的朱?q的。因此,华华的日本之行,对面临困境的日本朱?q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日本鸟类学家希望年轻的华华能跟阿金相亲相爱,繁衍后代。3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关于华华和阿金的消息很少,看来要使日本朱?q得救,还要人们作出更大的努力。
     
        我国除了朱?q之外,还有一种白?q。它跟朱?q同属鹳形目?q科。白?q现存的数量比朱?q多得多,它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和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在埃及,人们把白?q当作能消除瘟疫、驱逐魔鬼的神来崇拜,他们把白?q当作偶像,虔诚地供奉在神祗和寺庙中。考古学家还在埃及的古城孟菲斯和底比斯的遗址中挖掘出很多用亚麻布包裹的白?q木乃伊。
     
        实际上,白?q并不神秘。它们身体很大,腿较短,头颈-无羽、跟嘴一样呈铅灰色,它们羽毛大部分洁白,但在翅的边缘和端部是黑色的。它们喜欢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在委内瑞拉的奥里诺柯河流域,鸟类学家曾发现一个有9500只白?q的巨大群体。
     
        白?q的食物一般是蛙类及其他小型水生动物,有时它们也捕食昆虫。在南非,白?q的食谱十分庞杂,它们对动物的尸体很感兴趣。人们甚至经常见到,硕大的白?q钻进烟囱里掏吃里边的死鸟尸体。它们是怎样找到尸体的呢?大多数人认为,鸟尸在烟囱中腐烂,招来很多腐食性昆虫,白?q就是根据这些飞进飞出的昆虫找到死鸟的尸体。白?q这种取食习性,实际上起到为人们清除烟道的作用。因此,白?q在南非有烟道清理工的绰号。
      
        白?q在我国数量稀少,它们局限在东北北部繁殖,在广东、福建一带越冬,我们对白?q的了解目前还很少。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