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初期,盛极一时的红脚鲣鸟在武德岛上绝迹了。据说,在西沙群岛其他地方,红脚鲣鸟常常飞进居民家里躲避台风,轰都轰不走。鲣鸟都非常喜欢集群栖息在人迹罕至的小岛上。在海上,大群的鲣鸟常随鱼群飞行。因而渔民们常常把它们作为指示鸟,尾随鲤鸟群捕鱼。鲣鸟捕鱼的本领非常高。它们一般在鱼群上空30米高处飞行,一旦发现猎物,就收拢双翅,使身体直线下落。它们入水时头直朝下,身体像一颗流星溅入湛蓝的大海。在它们入水的刹那间,水面飞溅起十几米高的浪花。入水时产生的巨大声响,能把在水面下1.5米左右游动的鱼震晕。这时鲣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钻入水里,用翅和带蹼的脚拨水,在鱼群中快速游动觅食。鲣鸟的嘴像鱼叉一样,一旦咬住鱼,便在水下吞入腹中,然后浮出水面。有时,它们叼住鱼浮出水面,但这时它们常受到军舰鸟的偷袭,到嘴的美味往往被抢走。跟褐鹈鹕一样,鲣鸟体内也有发达的气囊,这些气囊保护它们的身体,使它们的身体不被拍击水面时巨大的震荡所损伤。
当繁殖季节来临时,鲣鸟成群结队地来到繁殖地。虽然,它们一向过集群生活,但每一对鲣鸟这时都希望有一小片属于它们自己的“领土”。于是,一到繁殖季节,邻近的鲣鸟间常常互相点头示意。但这绝非出于礼貌,恰恰相反,它们互相点头是在警告对方不要“侵略扩张”。在繁殖季节里,所有雄鲣鸟都用一种非常精确、一致的舞蹈动作向雌鲣鸟献殷勤。这种舞蹈一般都以原地踏步开始,左右脚交替踏动几次后,举颈向大,平展双翅,翅尖指向尾部。接着,它们抬头发出一串悠长而连贯的鸣叫声,像是在招唤雌鲣鸟。
憨鲣鸟的育雏习性有些与众不同,它们在小憨鲣鸟能独立寻食前20天就停止喂养,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小憨鲣鸟往往要经受饥饿的考验。开始的10天里,小憨鲣鸟还舍不得离开温暖舒适的巢,它们靠消耗体内积存的脂肪生活。10天以后,也许是饥饿难熬,小憨鲣鸟不得不离开鸟巢游向大海,在海洋中四处漂泊。这时,它们仍然不会飞翔,更不会像双亲那样潜入水中捕鱼,它们仍要靠消耗体内储存的脂肪度日。这样漂泊大约10天以后,活下来的小憨鲣鸟能飞起来了。渐渐地,它们也成了捕鱼能手。这种奇特的行为有些令人费解,迄今为止还无人作出圆满的解释。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