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1. 形态
奇蹄目动物体型均较高大,四肢长,它们的侧趾退化,中趾发达,未端为蹄,耳大,上下颌都长有门齿和臼齿,胃仅有一个胃室,靠特大的盲肠来帮助消化食物。偶蹄目动物体型中等,善奔跑,第3、4趾发达,均衡地承担全身体重,第2、5趾小而呈悬蹄或消失,为蹄行性,从趾端的蹄着地面行走。大部为反刍动物,胃构造复杂,有4室,这是一种缩短取食时间和加强消化粗糙食物的特殊适应。反刍兽常表现为长腿,长颈的体型。而非反刍兽,如野猪等则表现出腿短,体型粗壮,它们前臼齿和臼齿大而发达,犬齿多退化;头上具角。鹿类的角有分枝呈季节性生长和脱落(长颈鹿的角终生存在);牛、羚羊等的角不脱落也不分叉,外套有角质硬鞘,有人也将此类动物称为洞角类。
2.生态
生活在我国的有蹄类动物,多数为陆栖兽类。它们集群生活,多活动于森林、草原、荒漠、半荒漠等多种环境中。除野猪等动物为杂食外,其它均以植物性食物为食。每年多在春季繁殖,每胎产1~6仔。草原和荒漠那种开阔的景观、不良的隐蔽条件以及由于干旱食物缺少等诸种原因,使得生活在这类环境中的有蹄类都具有锐利的视觉、听觉和迅速奔跑的能力,以便取得足够的食物,避免天敌的侵害。如生活在内蒙古草原的黄羊,其奔跑速度每小时达60~80公里。骆驼、野马、野驴、羚羊这些荒漠和半荒漠动物,由于自然条件的更加严酷,除需具备长距离奔跑外,还需有长时间的耐渴能力,它们只能从有限的食物中吸取水分和寻找水源才能维持生命,而其中骆驼是最能适应荒漠生活的动物了。通常这类动物几头或十数头成小群活动,只在秋季交配季节才集成大群。
3.经济意义
我国的有蹄类动物,除有科研价值或作为观赏动物外,几乎都可以列为资源动物,如鹿科中的麝,不但种类多,资源也丰富,居世界之首。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中,以麝香和鹿茸最为名贵,而我们在古代就有饲养梅花鹿取茸入药的历史了。人工养麝和人工取香早在解放初就已经开展,目前已具有一定规模。现代的大家畜如骆驼、水牛、牦牛、山羊、绵羊等也是从野生的有蹄类动物中驯化而来的。目前已有多种此类动物列为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但近年来,由于人们为了获得皮、肉,取茸、取香入药而对它们滥捕乱猎,加上人类经济活动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它们的数量日益减少,有的已濒临绝灭,我们应积极进行保护。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