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雉[二类保护鸟] 它们的最主要特点是雄鸟头上具冠羽,两眼上方各有一肉质的角状突,故得名。喉下还有肉裾,在繁殖期里,这些肉角和肉裾,都可膨胀竖展起来,其色艳丽。多分布在我国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以至我国东南部的福建省。它们多数是本地留鸟,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是最常见的种类,头部黑色,头上角状突及眼周裸出部近蓝色,上下体大都深栗红色,满杂以灰色眼状斑,下体灰斑特大而明显。雌性成鸟则上体呈灰褐色。体背有多数黑斑点。叫声“哇哇”似小孩啼哭。栖于海拔2,200-3,100米高的冷杉、赤桦等林中,以蕨类的绿叶、植物的嫩枝、果实等为食。多单独活动。夜栖乔木横枝,黎明滑翔下地,善奔走,仅作短距离飞行,性机警,受惊则迅速钻入密林或灌丛内。4-6月繁殖,交配求爱时,雄性常炫耀其肉裾,伸出角突,扑打一侧翅膀,嘴衔雌项羽毛,踏背交配。每窝产卵3-10枚,卵暗棕色,有紫褐色斑点。卵平均大小为56×41.4毫米。孵化期26~27天。分布自西藏东南部,向东到云南北部,四川、甘肃、陕西、湖北及湖南等山地,为留鸟。
黑头角雉(Tragopan melanocephalus),头黑,颈红,脸裸出部辉红,通体大都黑色而具杂斑,并满布白色眼状斑。主要分布在西藏西南隅狮泉河流域的山地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