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n="left"> 本目动物的体形大小也相差很多,最小有鼷鹿肩高仅20厘米,体长46厘米,体重2.5公斤。而最高的长颈鹿肩高达3.5米,躯体笨重的河马体重可达4.5吨。
鹿科
有17属约40余种动物,产在亚洲、欧洲、非洲、南美和北美各地,被引进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它们栖居地区多种多样,包括森林、北极苔原、干旱的沙漠、开阔的灌木地带和海洋。
这些细长腿动物的特点是头上有角或有獠牙。本科中仅两属两种动物无角而具獠牙,即麝与河麂。除驯鹿雌雄均有角外,其余鹿类都仅雄性有角。角为分叉而无鞘的骨质实角,每年脱换。新长出的角有一层茸毛并满血管(即中药中的鹿茸)生长完全后血管停止供血,角骨化,外皮茸毛脱落,成为硬角。鹿在一、二岁时长第一对角,一般只是短而直的小角,不分叉。角的大小和叉数随年岁增长而增大加多。
雌性比雄性躯体小且更加细长。本科动物均每足四趾,第三、四趾发达,第二、五趾小。雌兽有两对乳头,麝只有一对乳头。它们胃分四室,反刍。本科中体型最小的成员是麝和普度鹿,最大的驼鹿。它们均为食草动物,吃草、树皮、细枝、嫩树芽和其它植物。
鹿属
约有10种,产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其中最著名的有赤鹿和梅花鹿。
坡鹿
国内仅分布于海南省。坡鹿是泽鹿(Cervus duvauceli)的一个亚种,泽鹿在国外产于中南半岛和印度。
坡鹿体形与梅花鹿相近,但较小,四肢修长,苗条健美。坡鹿仅在脊旁和臂部有花形灰白斑。雄鹿具角,雌鹿无角。体毛一般为红棕色,脊部颜色较深。
坡鹿一般栖息在地势平缓,景观开阔的海拔200米以下的低山、平野地区,喜欢活动于矮灌木林和多草的沼泽地带。坡鹿宽大叉开的蹄子适于在沼泽地行走,有时还到水中去。
坡鹿白天隐藏在灌木或草丛间休息,清晨和傍晚出来觅食。警觉性高,每吃三两口便抬头张望,谛听动静,匆匆吃食,即行遁藏。
喜食青草、芦苇、沼泽植物,也吃树叶、嫩芽等,并爱舐含盐碱土。夏季,雄鹿往往独居,雌鹿则组成数只的小群,冬季,组成较大的群。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