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北国的严冬时节,无数的冬眠动物在地下、树洞和岩洞里酣睡。对此人们已经探索了100多年:动物为什么能冬眠?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近年来,美国科学家道厄终于揭开了这一奥秘。
在70年代初期,道厄和科学家斯普瑞尔合作,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3月,他们从一只正在冬眠的黄鼠身上抽了血,并立即注入到两只已解除冬眠的黄鼠体内,然后把这两只黄鼠放入7℃的冷房中,不几天,它们就又进入了冬眠状态。到了6月,他们又把从这两只冬眠黄鼠身上抽的血,注射到另外3只未冬眠的黄鼠体内,结果那3只也进入了冬眠。7月,他们又用同样的方法,诱使5只黄鼠冬眠。这个实验证明,在黄鼠的血液中存在着一种能够诱发动物冬眠的物质。但这种物质是存在于血球中还是存在于血清中呢?道厄用离心机把血球和血清分开,把血球和血清分别给两只黄鼠注射,结果它们都进入了冬眠。道厄又用分子过滤器过滤血清,发现只有过滤下去的物质才能诱发冬眠。这说明诱发物质是一种极小的分子。道厄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提炼出了这种诱发物质,原来是一种类似荷尔蒙的蛋白质,被称为“冬眠激素”。
在盛夏,如果把冬眠激素针剂注入黄鼠和蝙蝠身上,这些动物就会有规律地长时间沉睡。后来又在不冬眠的猴子身上作试验,发现猴子竟然也出现了典型的冬眠状态,脉搏跳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