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全世界可食用的海参有40多种。我国海域有20多种,以北方刺参品质为最佳。海参肉质酥脆 、香软滑润,含高蛋白、低脂肪,不含胆固醇,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是一种高级滋补品,也是人们熟知的宴席佳肴,被列为“海味八珍”之一。据分析,海参干品的可食部分占81%,蛋白质言量高达76.5%,比牛肉高3.8倍,比猪肉高3.4倍,比鱼肉高2.1倍。海参在医药上有滋阴补血、健阳、延缓溢血、止痛、治疗妇女月经病、养胎和产后催乳的功效,还能治高血压、冠心病及肾虚阳痿、贫血等症。从一些海参中分离的海参素和粘多糖,有抗癌的作用。说来也奇怪,这么好的海味有的国家的部分地区的居民却一点也不吃,如南斯拉夫的玫瑰港就是如此。当地人把海参当作“海神”,既不捕,更不吃,所以海湾内的海参生活得无拘无束,长得又肥又大。
海参的身体柔软,状如蠕虫,前端为口,另一端为肛门,背面有几行不规则的小突起或刺。骨片不发达,微小的骨片和骨针多退化或埋于表皮之下。平时多栖于潮间带下部及潮下带的沉物中,利用管足和肌肉的伸缩慢慢运动,以泥沙中的有机碎屑和微小生物如桡足类、放射虫为食。
海参不会游泳,爬行速度相当缓慢,1小时走不了3米路程。它生来没有眼睛,更没有震慑敌胆的锐利武器。如此这般,亿万年来,在弱内强食的海洋世界中,它们是如何繁衍至今而不绝灭的呢? 这得益于海参的特殊本领:
夏季休眠为哪般
人们都知道陆上的有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性。在寒冷的冬季里,水冷草枯、觅食困难、它们只好躲藏在各自的巢穴,靠体内的养分维持生存。海参却反其道而行之,偏偏选择在食物丰盛的夏季休眠。这是因为海参不能耐20℃以上的高温,所以它采用夏眠的妙策。每年小署至寒露前后的相对漫长的日子里,水温超过20℃时,海参就悄然移向海的较深处,许多个体像患难与共的伙伴似的聚集在一起,潜伏在海底岩石下,仰面朝上,身体缩小,不吃也不动,进入夏眠状态。这样可降低代谢率,保存身体能量,度过难关。当水温降低到20℃以下时,它们从沉睡中清醒过来,恢复往常的活力。但温度太低了也不行,低于3℃它们也停止摄食,一年中也就有半年时间可以正常摄食生长。
护身有术
面对危机四伏的海底环境和凶残狡猾的各种敌害,海参以特殊的方式保护自己。
风起浪涌,会把附着不力的海参卷入危险境地。但海参能预测天气,当风暴即将来临之际,它就躲到石缝里藏匿起来,当渔民发觉海底不见海参时,就知道风暴即将来临便赶紧收网返航。
海参和海星一样有“分身”功能,即使把它的身体切成两三段放回海中,每一段都会再生成一个完整的海参。还有的海参如锚海参,在环境恶化时能自己把身体切成数段,条件好转时再生出失去的部分。当渔民捕到海参时,若不及时加盐、矾加工,它会便自溶成为一滩水。
海参还有一个高招是海星所没有的,当遇到敌害或受到强烈刺激或海水污染等极恶劣环境时,它会把装满淤泥的内脏从肛门或口中强力地排出体外,抛向并迷惑敌人,自己趁机逃脱。当然,没有内腔的空躯壳海参并不会死掉,以后用不了两个月又会慢慢生出新的内脏来。这种现象称作排脏现象。
奇特的共生现象
与潜鱼共生的蛇目白尼参,愿意让潜鱼以其体腔为家,自由地出出入入。这种潜鱼又称光鱼,体型小而光滑,时常钻进海参的体腔内寻找食物或躲避敌害。光鱼出入参体的动作既麻利又滑稽:先是用小脑袋探寻海参的肛门,接着把尾类卷曲插入,然后伸直身躯,再向后蠕动,一直到完全钻入寄生的体内为止。有人发现,在一只海参的体内竟栖居7尾以上的光鱼。光鱼白天把参体作舒适的寓所,夜里出来寻找一些小甲壳之类的动物充饥。
不幸的海参做了受寄主,非但得不到一点好处,反而使其内脏器官遭到损毁。尽管如此,彼此和睦共处,从不分离。凡是比较接近海岸的海参,几乎没有光鱼潜伏寄生,而栖息深海的海参,一般都有一尾或多尾光鱼隐伏体中。
几年前,人们还惊奇地发现,海参的皮下贮存个小的纯铁球,小铁球的直径只有0.002 毫米。至今人们也无法解释这个小铁球对海参有什么好处。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