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在逐渐加大,几乎走遍了它所有的领地。
周小平说,祥祥已开始出现抱着头、把两只耳朵给住睡觉的习惯。它的这种睡觉方式更多的是保护自我,护住自已最薄弱的环节,防止蚂蟥等寄生虫钻进耳朵。这是大熊猫在野外生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2003年8月8日,大熊猫“祥祥”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接受工作人员“体检”——观察记录它身上的蚂蝗和竹虱。
放归后的第二天,祥祥开始自已找食。它现在生活的地方——面积2.7万平方米的野外放养培训场长满了竹子,但为确保它的身体健康,专家们并没有一次性断掉它的精饲料,只将平日一天3次人工喂食改为一天1次,并且只提供500克精饲料。要填饱肚子,它必须自力更生寻找食物。
科研人员发现,在圈养场中以睡觉为主的祥祥,放归后大多数时间是在吃竹子,间或的停顿或者走动都只有一个目的——找竹子。偶尔的刺激可能会使它产生应急反应,爬树或者奔跑,但一旦发现情况并不那么坏时,就会停下来继续找竹子吃。只见它先选中一株鲜嫩的箭竹,再用嘴将其从根部切断,然后将竹子握在掌中,只食用最嫩的上半部分,其余的就丢弃一旁。
这项实验的负责人、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说:“祥祥在这1个多月中的表现非常好。科研人员将祥祥和它在圈养场里的双胞胎兄弟相比较,发现祥祥的能力强多了。特别是其逃避天敌、爬树的能力,采食的能力,还有标记自己领地的能力等野外生存能力强多了。”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