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四眼鱼
  • 十分罕见的角雉——灰腹角雉(图)
  • 袋狼传说
  • 毛里求斯的国鸟:灭绝的渡渡鸟(图)
  • 怒发冲冠的黑叶猴(图)
  • 黔金丝猴数量比大熊猫还少
  • 狮王谢世 相当于人活百岁(图)
  • 野生东北虎再现珲春(图)
  • 我国17种猴濒临灭绝亟待抢救
  • 阿姆斯物丹信天翁(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百态

    大熊猫祥祥已独立生存1个多月

    面积在逐渐加大,几乎走遍了它所有的领地。 

      周小平说,祥祥已开始出现抱着头、把两只耳朵给住睡觉的习惯。它的这种睡觉方式更多的是保护自我,护住自已最薄弱的环节,防止蚂蟥等寄生虫钻进耳朵。这是大熊猫在野外生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2003年8月8日,大熊猫“祥祥”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接受工作人员“体检”——观察记录它身上的蚂蝗和竹虱。

      放归后的第二天,祥祥开始自已找食。它现在生活的地方——面积2.7万平方米的野外放养培训场长满了竹子,但为确保它的身体健康,专家们并没有一次性断掉它的精饲料,只将平日一天3次人工喂食改为一天1次,并且只提供500克精饲料。要填饱肚子,它必须自力更生寻找食物。 

      科研人员发现,在圈养场中以睡觉为主的祥祥,放归后大多数时间是在吃竹子,间或的停顿或者走动都只有一个目的——找竹子。偶尔的刺激可能会使它产生应急反应,爬树或者奔跑,但一旦发现情况并不那么坏时,就会停下来继续找竹子吃。只见它先选中一株鲜嫩的箭竹,再用嘴将其从根部切断,然后将竹子握在掌中,只食用最嫩的上半部分,其余的就丢弃一旁。 

      这项实验的负责人、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说:“祥祥在这1个多月中的表现非常好。科研人员将祥祥和它在圈养场里的双胞胎兄弟相比较,发现祥祥的能力强多了。特别是其逃避天敌、爬树的能力,采食的能力,还有标记自己领地的能力等野外生存能力强多了。”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