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水到母豚的腹部找到乳头,才能吃到奶,吃几口就得出水呼吸一次。这样反复几次,才能吃饱肚子。
1981年9月,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广西桂平县发现了一块下颌骨化石片段。这件下颌骨化石属于一种古老的白鳍豚,叫原白鳍豚。它生活在约2000多万年前的古老性状。人们把保留着古老性状的现代生物称为活化石,白鳍豚就是一种活化石。
古代的长江是白鳍豚宁静舒适的家,那时候,人类只有原始的舟船和渔猫工具,长江保持着天然的生态系统。那时的长江,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螺旋桨的呼啸,没有危及白鳍豚的渔具,没有化学毒物的污染。那时的长江,生物资源丰富,充满勃勃生机。在当时长江中,白鳍豚家庭兴旺,随处可见。
今天,长江流域人口在增长,经济活动在扩大,使生态系统发生急剧改变,白鳍豚数量严重下降。白鳍豚是一适中古老的水生动物,不能适应现代化船舶急剧增多的新环境,有时会被轮船的螺旋桨打伤或者击毙。
另外,长江鱼类资源的严重衰退,使白鳍豚的食物减少了,但遭渔钩、渔网伤害的机会却增多了。有些不法分子非法在长江上炸鱼或用电捕鱼,发生了多起炸死、电死白鳍豚的恶性事件。工业废水、有机农药污染长江,也危害着白鳍豚的健康。
在20世纪80年代,长江中常有白鳍豚的尸体被发现,其中1984年发现的尸体竟达18具。它们有的是被轮船的螺旋桨打死的,有的是被滚钩、“-阵”等非法渔具杀死的,也有遭受污染而病死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长江中残存的白鳍豚已经很少了,但发现白鳍豚尸体的不幸消息仍从各地传来,1992年有2具,1993--1996年每年各有1具。这对于濒临灭绝的白鳍豚无疑是雪上加霜。
白鳍豚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它的命运也引起国际朋友的关注,1986年白鳍豚被列为世界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然而,这些努力没能阻止白鳍豚趋向绝灭的进程。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白鳍豚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明显下降。20世纪80年代初,长江中约有400头白鳍豚;20世纪90年代初,数量下降到150头以下,到1996年,长江中可能只有几十头白鳍豚了。白鳍豚已属极危等级!这个物种已危在旦夕!
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挽救白鳍豚,它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鲸类物种。我国科学家认为:由于长江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白鳍豚已不可能在长江中安全生活下去,残存的白鳍豚的惟一可能和最大希望是把白鳍豚从长江移到环境条件接近于长江的半自然的保护区中。现已在长江下游和中游分别建成了铜陵白鳍豚养护场和天鹅洲白鳍豚保护区。要使白鳍豚在半自然的保护区内生息繁衍,至少要有20余头白鳍豚的种群。1995年12月在长江石首江段捕获了1头雌性白鳍豚,放到了天鹅洲白鳍豚保护区内,但是它只活了6个月,现在两个半自然的保护区内都还没有白鳍豚。所以,白鳍豚这一物种的前途仍不容乐观。当务之急是尽快把白鳍豚安全地转移到半自然保护区中去,并在那里安全地生活。尽最大努力抢救白鳍豚是历史赋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们必须紧急行动起来,抢救白鳍豚!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