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贫齿目的拉丁文原意是没有牙齿的意思,但事实上,除了食蚁兽科真正没有牙齿外,其他2科都具有牙齿,其中犰狳科有多达100颗左右的同型齿,树懒科有16—20颗牙齿,这些牙齿构造简单,没有釉质,却能终生生长。因此,不能仅靠有无牙齿来鉴别贫齿目动物,而要参照其他特征,例如贫齿目动物没有眶后条;没有侧枕突;没有门齿和犬齿,如果有前臼齿和臼齿存在,则为近于钉状的圆柱形,没有釉质和齿根,或者仅有1个单齿根;后足典型的为5趾,前足为2—3个显著的趾,上面都有尖锐的长爪;腰椎间有附加的关节,又叫外关节突;雌兽子宫为双角,雄兽睾丸在腹腔中等。
在第三纪时,贫齿目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最早的古贫齿目动物发现于北美洲始新世的地层中。在南美洲和北美洲大陆分离之前,这些古老的贫齿目动物就由北美洲进入南美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大陆分开之后,南美洲的贫齿目动物很快发展起来,成了南美洲动物群中的优势类群,并且一直生活到现代。南美洲的贫齿目动物,在第三纪时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向着巨大的身体和披毛的方向发展,如南美新生代晚期的大地懒,体形大小与一只小象相仿,体重可达数吨。现在生活在南美洲的树懒和食蚁兽,则是大地懒的近亲。另一个是向着披甲的方向发展,如现生的犰狳和已经绝灭了的雕齿兽等。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