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很早就对黑长臂猿有所认识,公元前300多年,楚国诗人屈原曾在《离骚》中写道;“深林杳以溟溟兮,乃猿 之所居。”《春秋繁露》上记载:“猿似猴,大而黑,长臂。”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对黑长臂猿的形态和习性作了更为详细的描述:“猿产川,广深山中,似猴而长大,其臂甚长,能引气,故多寿”,“臂骨作笛,甚清亮。性甚静而仁慈,好食果实,其居多林木,能越数丈著地。其行多群,其鸣善啼,一鸣三声,凄切入人肝脾。”《本草纲目》中还谈到,黑长臂猿有黄、黑两种色型,黄者为雌性,黑者为雄性。
黑长臂猿是历史时期中,分布区域变化最大的一种长臂猿。据历史记载,黑长臂猿曾广泛地分布在四川、湖北、湖南和广西等地,甚至向北到达陕西的西安、凤县,以及黄河以北的太行山南部。从晋朝郦道元(公元465—527)的《水经注》一直到宋朝,都记载着长江三峡一带有猿在啼鸣。长江三峡是指四川省奉节县至湖北省宜昌市的高山深谷地区,浩荡长江切穿巫山山地,形成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3个大峡谷,两岸绵延峭壁,江水急流迂曲。对三峡猿声的记叙,在古人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