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处于食虫类与灵长类之间的动物-普通树鼩(图)
  • 非洲睡鼠(图)
  • 为什么兔类能消化植物性食物?
  • 为什么兔类不属于啮齿动物?
  • 家兔的祖先——穴兔(图)
  • 五趾跳鼠(图)
  • 生活在火山地区的兔子——墨西哥兔(图)
  • 最常见的野兔——草兔(图)
  • 家兔的来源和特点(图)
  • 分布最高的兔子——高原兔(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百态

    伏翼母子之间怎样识别和交流?(图)

      伏翼分布于从欧洲到我国华北、东北、华东和华南地区,以及俄罗斯、朝鲜、日本一带的林地中。它的体长为3—5厘米,体重3—8克。体毛主要为棕褐色。飞膜为暗褐色,边缘白色。

      伏翼结群活动,以昆虫等为食。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冬眠,出眠后在6~7月间产仔。每胎产1—2仔。1岁达到性成熟。

      通过基因标志法研究发现,伏翼雌兽只哺乳自己生下的或有亲缘关系的幼仔,因此在大量群居的伏翼群体中,母婴间的识别成为选择性哺乳的关键。幼仔发出的不连续叫声,就主要用于母婴间的相互识别与交流。

      根据超声波录音,显示出伏翼成体与幼仔的声波结构和波型存在很大差异。幼仔主要发出不连续的叫声,声波主频率比成体低,声脉冲时间比成体长,谐波数比成体的多且声波结构不稳定;这种不连续叫声重复性通常很高,开始和终止时叫声尖锐。这类叫声有利于雌兽在幼仔群体中找到自己所生的幼仔。

      通过对同母和异母所生幼仔的声波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幼仔的不连续叫声也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且主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