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从事工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探测光、电、声、磁、热等因素的变化数据,设计了许许多多复杂的仪器来帮助扩大感官的感受范围。如测量温度设计了水银、酒精、热电偶、光电温度计。为观测微小物体,设计制造出放大镜,以及光学的、电子的乃至离子显微镜等等。
但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各种动物的身上都在自然选择的巧妙安排下,形成了各式各样探测周围环境的“仪器”。这些“仪器”结构之简单,体积之小,效果之灵敏和耗能之低,往往使科学家们惊叹不已,使许多人造的同类型仪器设备相形见绌。
蝮蛇是广泛分布在我国大部地区的最常见的一种毒蛇,民间有“蝮蛇会吐丝”的传说,所以不管在白天或漆黑的夜晚,只要有动物或人碰上这些丝,那么,蝮蛇会闪电般地由隐蔽处扑向目标,准确地一口使被害者中毒死亡。蝮蛇真的会吐丝?
科学家们多年来的研究证实了蝮蛇的确有“丝”,不过这些“丝”却并非出自蝮蛇,而是出自被害动物的身体所发出的红外线——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射线——被蝮蛇头部具有的热感受器颊窝所接受的结果。颊窝位于蛇头部两侧鼻孔和眼之间,它是一对开口向前方倾斜、直径5—6毫米的凹陷,这个凹陷中有由一层薄膜和几条神经纤维组成的一台结构简单、性能极为敏锐的热感受仪(温度计),它可以感觉到环境中摄氏O.001度的温度差异。蝮蛇就利用两个颊窝所感受到环境中温度的差异和强弱来发现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