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机警的猴子是非常惹人喜爱的形像,特别是“猴王”孙悟空的形像更是经常被搬上戏剧舞台。 京剧南北两派演的猴戏各有特色。北派的猴戏,从化妆、脸谱到服饰和表演,都体现出大气魄,演出的特色在于“猴学人”。南派多在变换上动脑筋,演猴求猴的本来面目,可谓“人学猴”。
北派中演猴戏享名最早的是杨月楼,向有“杨公子”的美称。他的儿子杨小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特色是脸谱美观,表演细腻,有活猴之风,却又不失灵气、王气,符合“猴王”、“齐天大圣”的身份。杨氏父子的猴脸谱白色中的红色为古钟形,称为“一口钟”。继杨小楼后,以演猴戏称绝的是李万春、李少春。李万春改“一口钟”脸谱为“倒栽桃”脸谱,表演方面注意通过“小过节”、小动作显示出猴的特性。李少春使用“反葫芦”脸谱,全脸红色成葫芦形。
南派的猴戏以郑法祥为代表。他的猴戏是在他的父亲郑长泰演猴的技巧上发扬光大。南派的脸谱多只勾画嘴部以上,露出本来嘴形。上海著名武生李仲林是郑氏弟子,著名武生盖叫天的儿子张翼鹏也是南派演猴戏的佼佼者。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