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三峡地区发掘的一座秦墓中,出土了一枚“鸡蛋”。不过,蛋壳内的蛋清和蛋黄已经完全腐朽,蛋壳虽因其质地坚硬保留下来,但已经破裂为十几块。据专家介绍,这枚呈卵形的‘鸡蛋’直径约4厘米,距其约10厘米处是三枚秦半两钱及其他一些随葬陶器,包括一只陶鸡和陶狗、陶猪等随葬品。根据鸡蛋壳的碎片数量,可以推测出当时随葬的鸡蛋至少有5枚。
这是长江三峡地区首次发现鸡蛋遗迹,对于长江流域古代家禽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除这座秦墓之外,在距其不远的一座汉朝的土坑墓中也出土了一些鸡蛋壳。
在发掘万州区新田镇五溪村王家沱汉墓遗址时,考古工作人员在2号西汉古墓中发现了一个形体庞大的锈蚀铁釜。铁釜底部布满黑色烟炱,可能是死者生前炊具。当工作人员清理釜内积泥时,一小团白中带淡红的有龟裂碎片跃入眼帘,经现场鉴定为蛋壳,如此完好的保存令在场观者惊叹不已。
专家分析,蛋壳在墓室内出现,可能是死者亲人将蛋煮熟后放进铁釜作为祭品。
又薄又脆的蛋壳为何能在地下“沉睡”两千年完好如初?专家认为,这是由于虽然王家沱一带为酸性土壤,但蛋壳含钙较多,能抗腐蚀。同时,2号汉墓已经坍塌,蛋壳与空气接触少,减少了氧化,“幸运”地保存下来了。
在去年开幕的“济南洛庄汉王陵首期出土文物精品展”上,也向人们展示了一枚2100多年前的鸡蛋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