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猴看护
  • 猴保镖
  • 流浪猫(图)
  • 鹦鹉趣闻(7)
  • 鹦鹉趣闻(1)
  • 鹦鹉趣闻(6)
  • 鹦鹉趣闻(5)
  • 鹦鹉趣闻(4)
  • 鹦鹉趣闻(3)
  • 鹦鹉趣闻(2)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百态

    悲天悯鲸

    ,还振振有词地声称捕鲸和吃鲸肉与日本的历史和文化不可分割,要日本人停止捕鲸食鲸就像要求美国人停止吃牛排一样。言下之意是,吃鲸肉与吃牛排没什么不同,站在这个立场上指责捕鲸未免太过虚伪。

      然而,日本人捕鲸的这一套看似有理的说辞,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在2000年就对外宣布,世界上75﹪的渔业资源已经被充分甚至过度开发,人类过度捕鱼是造成全球鱼类储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人类商业捕鲸导致鲸类数量锐减之前,世界上并不存在鱼类数量短缺问题。更重要的是,从未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捕杀大型海洋哺乳动物会对渔业发展产生有利影响,而“养鲸”与养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普遍认为,目前关于鲸的最迫切的科学研究,应该是观察和监测在大海中活着的鲸,更侧重于有关它的行为学和生态学研究,而无论何种科学研究,已完全不需要采取捕杀手段来进行(一年捕鲸以百头、千头计就更说不过去了)。例如,通过投射非杀伤性的活组织切片检查器,就能了解鲸的年龄、性别、食物种类、生育状态和遗传特征。

      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5年6月13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科学、利益和-:21世纪的捕鲸》中,在对日本等国家所谓的“科学捕鲸”做了详实的分析后尖锐地指出:“‘科学捕鲸’并不具有科学研究性质,无非是借科学调查之名继续开展商业捕鲸。”事实上,正是在“科学捕鲸”的旗号下,日本继续着实际上是商业行为的大规模捕鲸。鲸的生活、繁殖及迁徙路线等“科研数据”被卫星跟踪等高技术手段悉数掌握,成千上万头鲸因此也更难逃脱捕杀者的罗网,最终无奈地被摆到了人类的餐桌上。

      就要结束这篇文字的时候,偶然翻到一本画册,对页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亚当•乌尔菲特于1970年9月拍摄的一幅色彩鲜明、令人震撼的照片(此照片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00幅摄影佳作)。下边的文字写道:丹麦所属的法罗岛进入一年一度的出海捕鲸季节,鲸流出的血把整个小海湾都染红了。这些维京人的后裔如今已不必靠捕鲸为生,但仍以捕鲸为乐,每年平均捕杀1500头鲸……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