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鲨鱼生命丧失为代价的暴殄天物行为。
作为海洋中的最高掠食者,几百年来,鲨鱼一直是人类的恐怖之梦,可是,在全球的359种鲨鱼中(我国有133种),有攻击行为的不过20种,而且,无论如何,它们也只横行于大海。据统计,被空中物体击伤的概率为千分之一,被鲨鱼咬死的概率仅为三亿分之一,比我们的交通事故肇死率(前年10万人)要低的多。
前几年,电影《大白鲨》的原著小说作者皮特.班奇里(Peter Benchley)在位于澳洲的科科斯群岛(cocos Islands)潜水时,见到一幕令他惊诧不已的场面:那是一处鲨鱼的坟场,一条条被割掉鱼鳍的鲨鱼葬身海底。原以描述鲨鱼凶残而风靡全球的作者,幡然悔悟,地球上的凶残者原来不是鲨鱼,而是……从此,皮特.班奇里加入了保护动物的行列,他希望人类停止残害鲨鱼的行径。
鲨鱼属于体型较大的软骨鱼类,最大的鲸鲨12-18米,重20吨,最小的侏儒角鲨才20-27厘米,重500克,世界上80%的鲨鱼体型都比-还小。鲨鱼的生长期非常缓慢,作为大型鱼类,9-12岁才达到性成熟,繁殖方式有卵生、卵胎生、胎生三种,大部分鲨鱼的孕期长达20个月,没产数十条,因此,鲨鱼的生育速度远远赶不上人类的捕杀速度。况且,鲨鱼作为海洋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过量捕杀会导致渔业资源整体的损失。在塔斯马尼亚,就发生了这样的事件,因鲨鱼锐减,导致龙虾的天敌章鱼大增,由此,龙虾产量剧减,商业捕捞的来源几乎枯竭。
鲨鱼的主要消费地在中国,或以我们华人消费群体为主。其症结在于人们视鱼翅为珍馐,其实,过去是因鲨鱼难捕,且因鲨鱼体内尿素含量高,易腐臭,须尽快处理。加上鱼翅加工、烹调过程烦琐,故而昂贵。如今,我们的科技水平达到足以竭泽而渔的“高度”,鲨鱼再凶,也凶不过人类的捕杀手段,鲨鱼再多,也多不过我们口袋中的钞票。所以,鱼翅可以从当年的皇家豪门才消费的起,变成平民百姓都能受用的“鱼翅捞饭”、“鱼翅泡面”、“鱼翅套餐”……如此滥捕滥食,鲨鱼的种群繁衍当然难以为继,原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海当然也难以为继。
吃鱼翅这种损人不利己的食文化究竟是何时开始的呢?据说在唐宋,来自安南(今越南)一带的朝贡之物中,便有了鱼翅,但皇帝不以为贵,将其赏给了厨子。还有一个说法,明代宦官郑和下西洋,途径东南亚的海岛,因食粮不足而上岸找吃的,见土著丢弃的鲨鱼之鳍,便煮熟充饥,感觉很爽,由此鱼翅进入华人饮食。从捡剩开始,到摆上大雅之席。
物以稀为贵,吃鱼翅的行为完全是人们的虚荣心理作用而与生理需要无关,与其说是一种地位和财富的炫耀,不如说是荣辱观的错位。因为,鲨鱼本无味,美味的感觉完全是烹调的结果,吃的是油盐酱醋和各种香料,干鱼翅所含的成分主要是一些人体较难吸收的胶原蛋白。而由于鲨鱼处于海洋食物链顶端,重金属的富集作用自然十分明显,鱼翅中浓度过高的汞含量,易使摄入者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受到伤害。利弊分析得知,吃鱼翅不如吃鸡蛋、吃花生、喝牛奶更有营养,更利于健康。您何必为了这可有可无的口腹之欲,既花钱买病,又伤天害理呢?
我们常常谴责日本的臭名昭著的捕鲸行径,但在日本人100%地利用鲸鱼全身的做法面前,我们因进食鱼翅而割鳍弃鲨的(鱼翅仅为鲨鱼体重的2%)浪费行为,就显得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了。打铁先得本身硬,我们只有自己不吃鱼翅、不吃燕窝、不吃熊掌,不糟蹋生命,才更有底气去谴责别人,别再捕鲸、别再猎狐、别再吃狗肉、别再斗牛。
鲨鱼可谓地球上演化最完美的动物之一了,历经数次地球物种大灭绝的磨难、甚至目睹了恐龙发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鲨鱼幸存至今,乃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在欣赏鲨鱼粗犷简捷、流线型优美体态的同时,是否应该沉思一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非贪婪地索取呢。
野生救援组织的皮特奈特(Peter Knights)曾如是说:“鲨鱼有可能是因人类因素第一个绝迹的海洋动物。”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不制造恐怖的噩梦、不吃它们的肢体呢?为什么偏偏要将我们的嘴,变成它们的坟?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