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巨蟒保姆
  • 蛇牙的特殊功效
  • 恐龙的灭绝之谜
  • 丰富的鸟类资源
  • 绝妙的艺术珍品——鸟卵
  • 舒适的安乐窝——鸟巢
  • 南极的象征——企鹅
  • 滑翔冠军——信天翁
  • 淘鱼能手——鹈鹕
  • 飞行海盗——军舰鸟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百态

    鲣鸟的近亲 鸬鹚

    鲣鸟的近亲 鸬鹚

    在我国很多地方,人们称鸬鹚为乌鬼,以形容这种鸟不像鲣鸟那样傻,而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在我国,很早就有人开始驯养鸬鹚,并用它们捕鱼。在南方水乡,渔民外出捕鱼时常带上驯化好的鸬鹚。鸬鹚整齐地站在船头,各自脖子上都被戴上一个脖套。当渔民发现鱼时,他们一声哨响,鸬鹚便纷纷跃入水中捕鱼。由于带着脖套,鸬鹚捕到鱼却无法吞咽下去,它们只好叼着鱼返回船边。主人把鱼夺下后,鸬鹚又再次下潜去捕鱼。在遇到大鱼时,几只鸬鹚会合力捕捉。它们有的啄鱼眼,有的咬鱼尾、有的叼鱼鳍,配合得非常默契。待捕鱼结束后,主人摘下鸬鹚的脖套,把准备好的小鱼赏给它们吃。这种捕鱼方式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效。所以,用鸬鹚捕鱼曾盛极一时。杜甫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这种捕鱼方法当时之流行由此可见一斑。当然,这种古老的捕鱼方法只能满足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经济,在近代已很少采用。实际上,过多的鸬鹚会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据统计,野生的鸬鹚每天至少要吃掉400克的鱼。在荷兰,有一群鸬鹚在一个夏季就吃掉5000吨鱼。
    鸬鹚的捕鱼本领之高早已被人所熟知。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又发现鸬鹚在河水非常混浊时也能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