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拟态种种
  • 拟态
  • 动物的防御行为
  • 蝗虫大发生的原因
  • 淡水养鱼中的混合放养
  •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区别
  • 捕食动物和被捕食动物的相互关系
  • 生态系统的概念
  •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实例
  •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实例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百态

    探寻极端环境下的生命耐力

    现有一种古细菌能还原氧化铁并且在100 ℃时还能生长。当他们测试该细菌的耐热极限时,发现在加热至121℃时仍具有繁殖能力,24小时内数量可翻一番。不仅如此,它在130 ℃下存活两个小时后,再重新置于103 ℃的环境下仍能继续生长。与之相比,前世界耐热“冠军”、1997年发现的一种最多可承受113 ℃温度的微生物,在121 ℃高压灭菌器中过了一个小时就热死了。

    该古细菌被命名为“菌株121”。这是一种太古生物。太古生物是细菌以及包括人在内的真核生物之外的第三种生命形式,通常可在极热、极冷、高盐、强酸、强碱或压强极大的极端环境下生存。而且“菌株121”不是用氧,而是用铁来进行能量转换,这是以前不为人知的一种崭新的生物“呼吸”方式。科学家猜测,因为地球在形成后还经历颇长的一段时间才冷却,在早期较高温度环境下产生的第一批生命,或许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新陈代谢的。

    这项研究开启了对耐高温和其他超常细菌如耐寒、耐酸生物的搜寻。地质化学家表示,生物可能延伸它们的领域到更深远的空间,而地球上的生物圈可能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广大,甚至生命的可能性还扩充到外星球上。也因此,科学家们始终在不断探寻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生命。

    比如在南极,即使在气温达到摄氏零下六七十度,没有任何有机物质的内陆,每半升雪中仍能找到一个细菌。

    科学家们认为,南极大陆的孤立状态,比那里的恶劣气候更加有效地抵制了细菌的传播,但是,通过大气对流、海洋环流以及生物迁徙等途径,有些细菌仍然传播到了南极大陆。而沿岸地区有一些细菌,特别是某些病菌,则是由人类带过去的。因为许多细菌和病毒都是从外面带进去的,一旦适应了那里的气候,就会大量地繁殖起来,从而给那里的生物造成威胁。

    南极地区缺少温暖,缺少水分,缺少肥料,缺少土壤,也就是说,几乎缺少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一切,惟一不缺少的只有阳光。在这样奇特的条件之下,南极地区生长得最成功的是最原始的植物,如藻类、地衣和苔藓之类。生长在南极的藻类有350多种,只要提供地点让它生长,即使环境艰苦,条件很差,这种微小植物照样也能大量生长,很快散开,给南极那些单调的淡褐色土地铺上一层鲜艳的色彩。

    地衣具有极为顽强的生命力。一块在大英博物馆里陈列了15年的地衣标本,偶然沾了一点水分之后,居然又生长了起来!而在实验室里,生物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即使在摄氏零下198度超低温的条件下,南极地衣也能够照样生存。因此,地衣恐怕也是地球上最为耐寒的植物。而地衣长寿的诀窍则是生长极其缓慢。据观察,地衣在一年当中,也许只有一天的活跃生长期。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南极那些直径已经长到13厘米的地衣,可能是非常古老的生物。而在离南极点只有483公里的一些山峰上,人们发现了生长得很好的地衣,就是说,地衣也是地球上生长得最靠南的植物。

    在极寒的南极,昆虫品种虽少,但每种的数量却多得惊人,主要是扁虱、小虫和螨类。这些小昆虫虽然微不足道,但却都有着非凡的耐寒能力,一年之中有300多天都是处于冬眠状态,且身体是处在冰冻之中,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解冻。但一旦苏醒过来,它们便紧张地开始社交活动,以便能繁衍生息,世代相传。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