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哪些昆虫会唱歌
  • 概说昆虫的进化史
  • 概说昆虫的进化史
  • 珊瑚为何五彩缤纷
  • 鸟类的迁徒
  • 动物怎样辨认方向
  • 以幼虫过冬的昆虫
  • 以卵过冬的昆虫
  • 昆虫为谁弹琴唱歌
  • 越冬昆虫何时醒来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百态

    昆虫越冬前的机体变化

    下时,昆虫身体就容易冻结而导致死亡。结合水就完全不同了,它不但在昆虫体内参予了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而水分本身的物理性质已经改变,因而结合水在摄氏零下十几度至零下三十几度还不结冰,这就提高了昆虫的抗寒能力。 

       昆虫体内的游离水是在什么时间、是怎样排出的呢?一般地说昆虫体内游离水的排出是分两个时期进行的。 


      第一期排水是在昆虫停止取食刚要转入过冬状态以前,就从消化道里排出所有食物残渣,随之部分游离水被排出体外,另外由于昆虫停止取食,不再从外界引进水分,但此时昆虫体内的代谢作用还很旺盛,也就借助呼吸时的蒸发作用又排出一部分水分;再者由于气候、光照等外界环境的改变,也促使昆虫体内进行着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在这种变化过程中,部分游离水变转变成了结合水。以上这些过程失去水分的总量一般占总失水量的20%~25%。 


      第二个失水时期发生在温度下降到8℃~9℃时。这时,昆虫一般都进入过冬的隐蔽场所,但由于还没有进入真正的过冬状态,还要进行短时间的所谓的过冬锻炼。在这段时间内,又失去了1%~4%的水分。 


      昆虫在过冬前的准备过程中,除了贮存营养物质和降低体内游离水的含量外,还有一次改变趋性的过程。昆虫属于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是跟随气温的变化而改变着,因此,天热了就向阴凉的地方躲,天冷就要向较暖和的地方跑。这种向暖和地方去的现象,叫作趋温性。 


      趋温性是昆虫度过严冬的一种重要本能。例如专门取食蚜虫的异色瓢虫,天气变冷时,它们就争先恐后地飞到避同的墙缝、草堆以及仓库等较暖和的地方度过冬天。在土壤中生活并度过冬天的金电子幼虫(蛴螬)和叩头虫的幼虫(金针虫),天气变冷时,它们便向着土壤深处钻,这是因为10厘米以下深处的土壤温度要比大气温度高7℃以上,20厘米的深处要高10℃多。当土壤深度到达60~90厘米时,温度昼夜不变;深度达到12米时,一年四季中的温度,保持着不冷不热的状态。虽然大部分昆虫不会钻到那么深,但钻入到10~15厘米深下还是较为常见的。如果大气温度低于-10℃或更低时,昆虫过冬处的土温却只有0℃或稍低点,由于土壤温度较高,当然就不容易被冻死了。 


      也有些种类的昆虫要钻到树皮下、树干内,或田野、林间的枯枝落叶堆中过冬,这也是一种趋温性的表现。一般说树皮或较深树皮缝中的温度,要比大气温度高2℃~5℃;在树干2厘米深的地方,温度比外面高出5℃~6℃ 
    。即使在同一棵大树皮或缝中潜伏过冬的昆虫,向阳的一面也明显地比向阴的一面多得多,因为向阳一面的日平均温要比向阴的一面高7℃~8℃。 

      人们也许会想到,如果冬季连降大雪,把在大地上过冬的昆虫深埋了起来,它们都该被冻死了吧。其实厚厚的“雪被”盖满大地,保护了地面热气蒸发,反而使表土及较深土层免受寒风的侵袭及低温冰冻。据测量记载,在雪的覆盖下,一般土表温度可保持0℃或稍低一些。如果雪深达4~5厘米,对土壤保温起着重要作用,这就为在土表或土壤中过冬的昆虫,提供了一床既轻松又暖和的“鸭绒被”。 


      趋湿性也是昆虫一种谋求生存的本能。昆虫在过冬前虽然脱去了体内大部分冰点低的游离水,但在荒漠干旱地区,处于过冬期间的昆虫体躯及其周围环境中的水分,蒸发量要比回收量高得多,这对保持昆虫的生理活性极为不利,特别对过冬后的苏醒影响更大。因此,有些种昆虫(特别是在地表过冬的成虫),它们过冬前常选择在有枯枝、落叶、垃圾等比较潮湿的物体下过冬就是这个原故。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