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舒适的安乐窝──鸟巢
  • 爬行动物如何调节体温
  • 奇妙的动物语言
  • 动物的逃避技巧
  • 动物的同性恋行为
  • 瑞典动物生态学家:动物一妻多夫制很合理
  • 科学家揭开壁虎飞檐走壁之谜 脚掌并非有吸盘
  • 动物世界奇诞的夫妻生活
  • 鱼的感情
  • 不吃鱼的鹭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百态

    动物的近亲生殖

    动物家族成员和社群成员的稳定性有利于成员之间的相互辨识和相互学习,而且也是建立一个更复杂的社群关系的先决条件。但是社群成员的稳定性还会导致另一种后果,即近亲生殖,而近亲生殖往往会引起种系退化和生活力下降。 


    Greenwood等人(1978)曾研究了大山雀在牛津附近森林中连续12年的生植情况并得出了下列结论:大山雀近亲交配后代的死亡率约比非近亲交配后代的死亡率大7%,但存活个体的生活力和生殖力表现正常。1977年,Packer发现,狒狒的近亲交配可使后代的生活力下降40%。 


    一般说来,在自然条件下,动物近亲交配的机会很少。就拿大山雀来说吧,由于雌雄两性离群疏散的远近不相同,它们之间是很难发生近亲交配的。雌性大山雀比它同窝长大的雄性大山雀会更远地迁离它们的出生地。像角马、织巢鸟和琼岛这样的动物,虽然它们生活在极大的群体中,但这种群体几乎不表现出任何社会结构,因此,一个雌性个体同近亲雄性个体(父亲或兄弟)相遇和交配的概率,从统计学上讲是微乎其微的。灵长类和食肉类动物,因为群体比较小,近亲交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实际情况比人们按统计学所预测的要小得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