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种类繁多,形态变化很大。善于奔跑的非洲鸵鸟高度可达2.7 米,体重150 千克,奔跑时速可达到60 千米,是现生鸟类中的巨人。善于在飞行中吸食花蜜的古巴蜜蜂蜂鸟长不足6 厘米,体重仅3-5 克,体型和大蜜蜂差不多,是最小的鸟。 在漫长的生存竞争中,不同的鸟类逐渐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形成不同的生态类群。 居住在热带荒漠、草原的鸵鸟、鸸鹋体形庞大,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但双脚健壮,善长奔跑,被叫做走禽。 野鸭、大雁、鹈鹕、鸬鹚、鸥类、信天翁、军舰鸟、海燕喜欢在江河、湖泊、海洋等水域中活动。有的擅长游泳,有的善于潜水,被称为游禽。 鹭鸶、秧鸡、鹤、鹳等鸟类长有长颈、长脚和长嘴,适合在浅水沼泽泥地里行走觅食,被称为涉禽。 鹰、隼、鵰、鹫和各种猫头鹰用利爪和钩嘴捕杀动物,是凶猛的掠食性鸟类,被人们叫做猛禽。 各种野鸡和鸠鸽类鸟经常在地面活动觅食,飞行能力弱,行走能力强,被叫做陆禽。 杜鹃、鹦鹉、夜鹰、啄木鸟和佛法僧类的鸟善于在树上攀援,被叫做攀禽。 燕子、麻雀、八哥、伯劳、乌鸦、喜鹊、山雀、画眉等鸟类鸣管发达,能发出复杂多变的叫声,被称作鸣禽。 有些鸟类喜欢在森林里安家,有些则生活在村庄农田地带;有的几乎终日在天空中飞行。大多数鸟类白天活动,而猫头鹰、夜鹰专门在夜间活动。鸟类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形态和习性都发生了变化。鸟类的脚和嘴最能体现它们的生活环境和食性。根据鸟类足和嘴的形态图,我们可以大致知道它们的生活环境和食物。 很多鸟类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迁移到不同的地方去过冬或繁殖。鸟类学家通常将它们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留鸟:终年生活在某地,不随季节更替而迁徙的鸟。 冬侯鸟:秋天飞来某地越冬,翌年春天飞往北方繁殖的鸟。 夏侯鸟:春天飞来某地繁殖,秋天飞往南方越冬的鸟。 旅鸟:在迁徙途中,经过某地作短暂停留,再继续南迁或北返的鸟。 不同种类的鸟有不同的觅食方法。大多数野鸭有扁平具梳齿的嘴,常在水面浮游,用嘴从水中滤取食物。绣眼鸟、太阳鸟喜食花蜜,它们经常倒悬身体吸吮花朵里的花蜜。鸻科鸟类在沼泽泥滩上活动,来回奔跑,急停啄食,如环颈鸻、小环颈鸻。鹬科鸟类则在浅水淤泥中觅食。瓣蹼鹬在水中不停地旋转身体让水流形成小旋涡,从中觅食。翠鸟静静地停在水边树干上,看见小鱼浮出水面,急速俯冲用嘴把鱼叼走。鶲类和卷尾科的鸟在停息点观察过往昆虫,发现食物,飞入空中捕捉后又回到停息点。燕子和雨燕在飞行中张嘴兜捕飞虫。 鸟的行走方式有步行、跳跃,或兼而有之。如鸠、鸽类皆双脚交互落地步行,麻雀和许多生活在灌木丛中的鹛类则只会双脚跳跃前进。八哥、乌鸦则步行、跳跃都有,啄木鸟能在树干上攀附向上跳行,但却不能头向下沿树干下行,鳾不仅可沿树干向上行进,而且也能头朝下向下行进,旋木雀常沿树干作螺旋形的向上攀爬行进。 鸟类的飞行方式多样。最常见的是拍翅飞行和翱翔。红隼飞行时拍翅多而翱翔少,在空中常会定点拍翼悬停。河乌、翠鸟紧贴水面作直线飞行。鶺鴒、啄木鸟飞行路线起伏呈波浪状。鶲类、卷尾喜从停息地点跃起捕食,随后飞返原地,飞行路径呈不规则的曲线。小云雀能够垂直升起和降落,鸢起飞降落都会盘旋飞行,鹪鹩和鹛类通常仅做短距离的飞行。沙锥受惊飞起时拍翅很急,且边飞边鸣。野鸭飞行时急速拍翅常发出哨音。鹭科鸟类拍翅缓慢,飞行时颈部呈“S”形,雁鸭、鹳及鹤飞行时颈部笔直前伸,鵰、鹫翼形宽阔,能长时间不扇动翅膀在空中翱翔。毛脚鵟飞行时常有迎风收缩翼角的动作。有些鸟类飞行时会有特别的队形,如雁鸭类和鹤类飞行时常编成“一”字形或“人”字形队伍,鸻和鹬结群飞行时爬高、俯冲、转弯动作整齐一致。一些鸟在繁殖季节还有奇特的婚飞“表演”。 鸟类的叫声复杂多变,是它们相互间进行通讯的重要方式。鸟类的叫声可以分为叫声和歌声两大类。叫声音节比较简单,但类型较多,用来表示危险、警告、联络的等信息,雌、雄鸟都能发出。歌声通常婉转多变,音调优美动听,多数情况下由雄鸟在繁殖季节发出。是雄鸟宣布占据地盘,寻求配偶的通讯方式。 倾听鸟鸣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听时要注意叫声的音节和变化,是单音节、双音节还是不断重复的多音节或有变化的多音节,是粗哑还是轻细。如同吹口哨还是如金属磨擦。若把鸟鸣声配上相应的谐音,更有利于辨认和记忆。例如大杜鹃的叫声很象“布谷”;鹰鹃的叫声类似“背背篓”或“催谷芽”;小杜鹃的叫声听为“有钱打酒喝喝”。锈脸钩嘴鹛的叫声好似“呀喝、呀喝”;棕颈钩嘴鹛的叫声很象“找哥哥”,方尾鶲的叫声听似“清清秀秀”。观察鸟类鸣叫时要注意鸟的行为反应。例如,鸟之间的联络叫声可以让鸟聚在一起,而报警的尖叫声会使鸟迅速散开逃跑。观察多了,你就能听懂“鸟语”,成为专家。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