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适应于各种水环境生活的鱼类,无论雪山溪流,江河大海、地下溶洞、湖泊池塘都有这一类鱼的分布。 它们占了鱼类总数90%以上,此类鱼或多或少有硬骨。由于数量繁多,分类也十分复杂。人们根据它们栖息的环境,分为海水鱼和淡水鱼,浩瀚的海洋,面积十分辽阔,水域环境十分复杂多变,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海洋鱼类。仅我国海产鱼类就达2500余种。在江河纵横,星罗棋布的湖泊中,孕育着丰富的淡水鱼类资源。我国产淡水鱼类已达1100余种。 鱼类由其生活水环境的多样性,经过亿万年长期的演化,形成了各种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这些结构与方式成为环境—功能—适应三位一体的现象,因此演绎出了鱼类大千世界里许多有趣的故事。就鱼类身体结构而言,从体型上看,主要分为四种: 1.纺锤型,鱼类中最为普通的体型,全身呈流线型,能减少运动时的阻力,鱼类中的游泳冠军就产生于此,如:鲤鱼、草鱼等。 2.侧扁型,这类鱼左右轴短,背腹轴相对增加,它们游泳的能力,比不上纺锤型的鱼类,如武昌鱼、胭脂鱼等。 3.平扁型,这类鱼背腹轴短,左右轴长,营底栖生活,动作迟钝,游泳能力差,如:鳐、、、平鳍鳅等。 4.棍棒型,身体延长成棍棒状,头小尾细,头尾轴最长,左右轴和背腹轴都很短,身体的横切面,呈椭圆型,如黄鳝、鳗鲡、刺鳅,这种鱼适应于穴居,常钻入泥土和水底的砂石中,运动方式是蛇形运动。 另外还有一些鱼类呈现特殊的体型:带形、球形、箱形、海马形、翻车鱼形、箭形、不对称形等等。 就身体的大小而言,最大的海水鱼是鲸鲨,体长可达20米,最小是潘达卡瑕虎鱼,仅长0.01米;最大的淡水鱼是白鲟和中华鲟,长3米,重600千克,最小的是青鱼,仅长18-25毫米,重2-5克。 就水温范围来讲,有生活在水温52℃山泉中的花鱼,也有在-2℃-3℃的冰块中僵冻数周,解冻后仍能复苏的黑鱼。就鱼类生存环境而言,有能生活于离地表500—600米深的终年无阳光的地下暗河里的盲鱼,也有能在地表几十公分深的小水塘生活的青鱼。 水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多样性,所以鱼类的物种在整个脊椎动物中表现出来的多样性特别明显,因此鱼类是整个脊椎动物中物种最为丰富、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下面仅展示中国淡水鱼栖息于云南地区的极小部分鱼类,由此可以窥见云南鱼类之一斑。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