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游离部脱离腺泡细胞进入腺泡腔,成为麝香的初香液,初香液经导管进入香 囊腔后与皮脂腺所分泌的大量皮脂共同形成麝香,并进行熟化和贮存,大约需要两个月的转化过程,才形成粉粒状的“蚂蚁香”和颗粒状的成熟的“挡门子香”。成熟的麝香呈咖啡色,干后为深褐色,其形状多呈粉末状,也有时为籽粒状、皮膜状和油脂状,成分有麝香酮(0.5 —2%)、灰分(7 —8%)、水分(10—15% )和胆固醇酯(0.4—2.4%)等。雄兽从1 岁就开始分泌麝香,3 —12岁是麝香分泌最旺盛的时期,其形成和分泌过程是连续性的,但只有每年的5 —7 月间有4 —10天的泌香旺盛期,届时雄兽常发生睾丸及阴囊肿胀下垂,腺囊增大,拒食等生理反应。麝香在生物学上称为外激素,具有浓厚而奇异的香味。这种香味平时是它们彼此相互辩认、增加交往,以及减少同竞争对手遭遇的通讯联系手段,在繁殖期间则具有吸引异性的强烈作用。 麝香在香料工业和医药工业中也有着传统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四大动物香料(麝香、灵猫香、河狸香、龙涎香)之首,香味浓厚,浓郁芳馥,经久不散。我国生产的麝香不仅质量居世界之首,产量也占世界的70% 以上。然而,由于世世代代都在采用杀麝取香的方法,致使野生麝类资源越来越少,以至于在海拔较低的山地已很少见到麝的踪迹,尤其是北方原麝,已经在新疆、河北等地消失,如果不加以保护,就会有绝灭的危险。 由于各种麝类动物已经成为濒危物种,我国将它们均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目前我国麝类动物资源的总蕴藏量估计约有60万头,仅为50年代的五分之一,其中林麝最多,以下依次为原麝、马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现在我国对麝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不仅在其分布区内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麝类资源。而且早在50年代后期就发展了麝类养殖业,并改变了以往杀麝取香的方法,逐步摸索出了从香囊口直接掏取麝香的科学方法,3 —8 月麝腺分泌旺盛时,可以活体取香二次,为减少破坏野生种群、扩大饲养规模、提高麝香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科研部门还开展了人工合成麝香的研究,以及利用生物工程的最新手段,培养麝香腺细胞,为早日解决商品麝香的供求矛盾打下基础。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