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鼠——动物军队的新成员
  • 鹅——机警的海军上将
  • 蜘蛛——风云变化它先知
  • 蝇——飞行间谍和剧毒杀手
  • 蝙蝠——活雷达与敢死队
  • 动物生活之谜
  • 动物的角和它们的铁头功
  • 良鸟择木而栖 飞鸟居然嫌贫爱富
  • 良鸟择木而栖 飞鸟居然嫌贫爱富
  • 猩猩——它们能代替人类作战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百态

    鲸——水下工兵

    > 有些会发声的动物,尚不知会歌唱。许多海豚会发出高频的“信号曲”——每头都有其区别于邻居的呼号。这
    种叫声似乎起着名字的作用:海豚靠近邻居时,常常发出邻居的哨声。类似的,抹香鲸也会各自发出一连串区别性
    的卡嗒声(称为它的符尾),有时还会模仿附近另一头鲸的符尾。逆戟鲸各家族有其特定的互相打招呼的方式。

        须鲸(特别是座头鲸)会歌唱。在任何时候,一群须鲸唱的总是一首歌。歌曲会逐渐变化,但每头鲸都能学会
    和背熟新的变奏曲。这是一种难以企及的技艺,因为长达30分钟的乐曲十分复杂。只有雄鲸才歌唱,而且主要是
    在生殖季节。

        这些歌曲同许多鸟类的鸣叫一样,似乎是用来争得雌鲸欢心的。

        座头鲸唱歌的音域很广:音调高至象工厂的高音汽笛,低到象混响的雾角。对座头鲸的歌唱录音加快14倍播
    放时,象是夜莺在歌唱。可是鸟歌比较短,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象鲸歌那样结构复杂。鲸歌可划分成若干有规律的
    重复短句,由它们依次组成总是在同一乐句中出现的主题。

        通过对这些主题和短句进行分析,两位美国科学家认为,鲸似乎懂得押韵,象人那样以押韵来帮助记忆。

        这两位美国科学家是马萨诸塞州林肯城长远项目研究气的琳达。吉尼和纽约州伊萨卡科内尔大学的凯瑟琳。佩
    恩。

        她们对北太平洋的460首鲸歌和北大西洋的88首鲸歌进行了分析。根据她们的录音,她们制成一种声音频
    谱图,把声音变换成一连串形状可辨认的波纹。编制成的鲸歌目录,使海洋生物学家能通过表明每位歌手来自何方
    的歌声来追踪鲸群。这种方法还能使科学家掌握鲸的演化过程。

        从研究证明,鲸常用有同样结尾(也就是韵脚)的短句。

        鲸歌主要变换频繁,音韵甚丰。吉尼和佩恩发现,许多不同主题的歌远更可能包含许多韵脚。她们发现同韵体
    相关的不是歌长,而是记忆的不同材料的数量。简单的鲸歌并不包含押韵的节段。而且韵律可能是帮助鲸用来记住
    复杂鲸歌中下一段内容的一种手段。

        韵律有助于记忆是尽人皆知的事实。诗歌之所以特别上口,押韵是一个重要因素。两位女科学家知道她们取得
    的证据并非结论性的,因为鲸不会回答她们提出的问题。

        3。美国海军的宠儿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全世界有90多种。其中最大的蓝鲸,长可达33。5米,体重
    195吨,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它的一条舌头重约3吨,一颗心脏重70千克左右,肺重1500千克,血
    液总量约为8—9吨。抹香鲸可潜至2200米的深海之中,历时1—2小时。一般的鲸可潜入水下3至500米,
    在水中的时速30公里左右。有一些鲸可驯化来打捞海中的物品,可在海洋牧场中管理放养的鱼群。有的可以训练
    成“海军”,用来打捞海中的武器装备和排水雷。

        在美国海军夏威夷水下作战中心的深水作业部队里,有两条服现役的“鲸兵”——摩尔根和阿赫布。摩尔根体
    重有540多千克,它能接受教练员的指令深潜海底,在声波定位装置的引导下,向发生器游去,搜索目标,完成
    任务后会自动返回。阿赫布是头虎鲸,体重2。5吨,它比摩尔根游得更快,潜得更深。

        这两头鲸是美国海军的宠儿。它们具有深潜、导航、搜索目标的特异功能。常被派遣执行导航和深水排雷任务,
    被称为“水下工兵”。

        “鲸工兵”的排雷技术很巧妙。教练员在它们的口上安上一个带有攫爪的充氨气的自动装置,当它在海底搜索
    到水雷、攫爪挂上水雷时,附带的气球就会自动充氨,气球充足了氨气就带着水雷浮出水面。摩尔根和阿赫布经常
    深潜到500米深的海底排除水雷。

        由于鲸受到人类大量捕杀,数量日益减少,大量驯化鲸来当水下“工兵”不可能,但是,驯化少量的鲸作为海
    上“特种兵”,用于关键时刻、执行特种深海打捞任务是可行的。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