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美国犹他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说,该小组从2000年至2002年间研究了肯尼亚一个野生公园中的7头非洲象,一方面通过分析大象体毛中的同位素含量来确定其食物来源,同时给大象戴上无线电项圈,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跟踪它们的迁徙。 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大象,也有助于非洲部分地区避免象与人的冲突,从而更好地保护非洲象这一濒危物种。
这一研究的机理在于,大象觅食的各种植物中,一些元素的同位素丰度各不相同,而同位素丰度的差异也显示了大象的生活环境变化。比如,干旱低地生长的植物,同位素氮-15的丰度就比海拔较高的湿润森林植物高;而热带草类、农作物等,同位素碳-13的丰度就比树木、灌木要高。
这种差异,随着食物被大象吸收,会最终反映到它们的体毛上。分析不同时期大象体毛的成分,就能看出这段时间大象在哪种环境下生活、吃什么,加上全球定位系统的跟踪,还能精确判断大象在哪里。
犹他大学教授瑟林等人用这种方法研究后发现,肯尼亚地区的非洲象,一般安于野生公园所在的低地环境,旱季吃树叶和灌木;但当雨季来临、绿草繁盛时,它们就以草类为主要食物,这时体毛中同位素碳-13的丰度就偏高。
但科学家研究的7头非洲象中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