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生命活动的环境
  • 动物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 昆虫的眼
  • 斑马身上的条纹
  • 猛禽的视觉
  • 兽类的毛
  • 兽类的繁殖
  • 兽类的牙齿
  • 兽类的脑和感觉器官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百态

    昆虫的足

    节细长,由于肌肉的作用,使折贴于腿节下的胫节突然伸直,昆虫身体因而向前和向上跃起,如蝗虫、蟋蟀的后足。游泳足是生活在水中的昆虫后足各节延长,变得扁宽,胫节和跗节生有细长的缘毛,当足向前划动时,缘毛张开有助于向前运动,如龙虱、水龟虫的足。开掘足一般由前足特化而成,特点是粗壮短扁,胫节膨大宽扁,末端外缘具坚硬的齿,跗节像铲状,便于掘土,如蝼蛄和一些金龟甲的前足。携粉足是由后足特化而来,胫节端部宽扁,外侧平滑稍凹陷,边缘有长毛,好像携粉筐,第1跗节特别膨大并有毛,像花粉梳,如蜜蜂的后足。攀缘足跗节只有1节,前跗节为一大形钩状的爪,胫节肥大,外缘有一指状突起,当爪向内弯曲时,尖端可以和胫节端部的指状突起密接,构成钳状构造,可以牢牢地夹住寄主的毛发,如虱类的足。抱握足的跗节特别膨大且有吸盘状的构造,在交配时抱握雌体,如龙虱雄虫的前足。

      昆虫步行时,一般不是六足同时直线前进,而是将三对足分成两组,以“三角形支架”结构交替前行。身体左侧的前、后足及右侧的中足为一组,右侧的前、后足和左侧的中足为另一组,分别组成两个“三角形支架”。当一组“三角形支架”中所有的足同时提起时,另一组“三角形支架”的三只足原地不动,支撑身体,并以其中足为支点,前足胫节的肌肉收缩,拉动身体向前,后足胫节的肌肉收缩,将虫体往前推,因此身体略作以中足为支点的转动,同时虫体的重心落在另一组“三角形支架”的三足上,然后再重复前一组的动作,相互轮换周而复始。因此昆虫这样行走出的路线并非是直线,而是呈“之”字形的曲线前进。但也有很多昆虫在步行时,三对足是顺次提起和着地,因此前进的路线不是曲线而是近于直线。有的昆虫能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行走,堪称“竞走冠军”。

      很多昆虫都能够跳跃。跳蚤可以说是最能跳的,它跳跃的高度可达其体长的数十倍,大约是全世界最好的跳高“健将”了。蝗虫也可以跳跃,但比跳蚤差得多,一跃不过其身体的几倍到十几倍。甲虫中的金花虫大都善跳,例如一种很小的黄条跳甲,是我国蔬菜的大害虫。善跳的昆虫后腿一定很发达,如跳蚤、蝗虫、跳甲都是如此。当然,跳跃这种运动方式,仅具很小的迁移能力,完全不能和飞行相比。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