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而当血液流经颚间时,混入了含有蛭素的分泌物。但有人从被陆生山蛭咬过的伤口取血,发现在咬后约经八分钟所流出来的血,血凝速度仍不正常,这说明有一定量的蛭素是进入伤口的。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吸血的蚂蝗都产生抗凝血物质,但并不都把这种物质注入宿主的伤口。
吸血蚂蝗只是偶而才有机会吸血。每次的吸血量很大,是它的一项重要适应性。它的许多对嗉囊盲囊向两侧伸展,占据了体内大部分空间。吸人的血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2.5一lO倍。这些食料在数个月内依靠一种共生的假单孢杆菌慢慢地消化。举例来说,一条干重128毫克的医蛭,一次取食640毫克(均以干重计),在200天内消化并通过排泄失重524毫克,剩余的116毫克已经并入到蛭体组织内,如果不取食,还可利用这些物质生活100天以上。所以,医蛭即使每年只吸一次血,也不会饿死。在嗉囊中有血液这段长时期内,蚂蝗利用的能量大都由蛋白质分解而来,能量的消耗为每天15卡(18℃时)。饥饿时,水蛭利用贮藏的糖和脂肪,能量的消耗降到每天7卡。
嗉囊在吸入大量血液后胀大,但大部分水分伴随着大量的盐分随即通过肾管而排出。在山蚂蝗吸血后,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体表有一层清亮的液体。医蛭嗉囊盲囊中的血量在最初十天内减少40%以上。血红素立即还原。但是红细胞在一段长时期内(可长达一年半)保持新鲜而完整,甚至在取食后经数星期,仍可以分清楚白细胞和病原体。象这样缓慢的、受控制的血球溶解,显然是不平常的。有一类蛭假单孢杆菌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这种共生菌还有抑制其他细菌的作用,如在培养葡萄球菌的羊血中加入这种共生菌,葡萄球菌消失了。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在嗉囊盲囊中的血液不会腐败。据推测,蚂蝗吸血时,蛭假单孢杆菌与血液充分混和进入盲囊,它抑制了腐生生物,并逐个地消化红细胞,释放出来的消化产物由蛭体吸收。所以在取食后过些时候去检验盲囊的内含物时,只看到那些尚未被消化的血细胞。
共生菌又如何存在于每一条蚂蝗的嗉囊内呢?原来当蚂蝗作茧时,亲体在用口做卵茧两端的栓塞时,吐出一些蛭假单孢杆菌进入茧内的营养液中。茧内受精卵孵出来的幼蛭就得到了这种假单孢杆菌。在幼蛭离开卵茧之前,检查它们的消化道,发现已经有了这种菌。
消化时,血红蛋白分解成珠蛋白和正铁血红素两部分。正铁血红素再分成初卟啉和无机铁。珠蛋白是蚂蝗营养的主要来源。同化作用时,消化道的上皮细胞中集聚了糖原和脂肪,因为在血液中几乎没有糖原,这可能是由蛋白分解产物合成的。
黄蛭的齿是钝的,它对象蚯蚓这些食物是整个吞食的。
吻蛭目蚂蝗依靠吻穿入宿主组织内取食。但是鱼蛭的吻并无坚硬的骨质部分,如何能穿入鱼体,还未弄清楚。有人怀疑它能分泌一种溶解组织的液体。吻蛭目中吸血种类很可能也是依靠微生物消化血液。扁舌蛭取食贝类的体液和柔软部分,其食物的贮备似乎主要是脂肪滴。它的结缔组织中有脂细胞,经10周的饥饿,脂肪滴的含量减少了95%。而在医蛭,脂肪代谢并不占重要地位。
< 1 > < 2 >
|